大多时候,我还是喜欢听听好朋友的烦心事。一起梳理梳理,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解,说不上谁开解谁,只是说着说着,很多东西也就豁然了。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孩子,ta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成长。不经意间,ta还远不能事事周全的时候,我们的鱼尾纹已经爬上眼角,旁人各种所谓“应该”已经充斥耳膜。可怕的是,常常在我们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就被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判定为犯错的孩子。接踵而至的是一番指责和教育,甚至重复着误解。
昨天h发了一道某国考试的哲学题,“政治的最高境界是道德吗?”我并不理解这句话,也不想谈政治。我只想说,很多时候,人在一些领域拥有了一些权力后,他们就会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去评价周遭的人和事,一副看透一切的样子。我曾经是厌恶这类人的,但慢慢发现这类人其实很多很多,原谅我又想到“人性”这个词。慢慢的,我释然了。或者,这与“恶”无关,而只是每个人需要一个价值框架来支撑自己所言所行罢了,就像“踢猫”事件中的每一个角色。
那么,如果我把自己也放到“踢猫”的流水线里?我会怎么做?我又会是哪个角色呢?人们又会如何去评价我呢?
那天看一段日本某电影的片段,截取一个老师对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一番话,他说,毕业考试的考卷上的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你们的人生永远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奔四的我啊,谈人生,还有些不够格。只是想到身边的一些琐碎,它们都有好几种拼接的方式,顺了一些人的意,那些人就会说你“优秀”,逆了一些人的意,听见的听不见的各种指责和空气同在。但想想,只要内心是善意的,无论哪种拼接方式,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哪一种听起来更不错一点罢了。
生活的琐碎太繁重,有些事值得我们倾其心力,但更多的事,只要确定内心是善意的就好了。无需多言,原谅自己,尤其那个不发声的自己。哈哈,突然在想,为什么小时候课堂上只要老师不管,就会闹哄哄的,小朋友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而成人的课堂,即便没有老师,也会有应有的秩序。除了成人更有遵守规则的概念,是否也是因为觉得,很多事,就没啥必要说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