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路这本书一共有三个要点
一、东西方人对大学认识的不同
1、东方人认为大学是必须选项,怎么着也得上个大学。
东方人的思想是,大学一定要上,以后才能有体面的生活。
这种思想的根本追朔到孔子时代,孔子时代的教育主要学的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学习社会精英应该有的智慧的见识。高等教育不是直接传授谋生技能,知道今天,还有很多大学都坚持这个理念。
到了隋代,有了科举制度,科举是选拔国家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普通人进入上层社会 的唯一通道,从这时开始,中国的考试和教育开始紧密的结合,自然而然的就和社会地位,做官就联系到了一起。所以很多中国人就把考试、升学、获得社会地位联系起来了。
2、西方人认为,大学是某种职业的必经之路,如果不想从事这些行业,不上大学也完全可以。
西方的大学早期是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的团体,这种团体直接受领主的保护,有独立管辖权,也就是它不受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管理,也就能拥有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包括两方面
1、学者有发表自己学术观点的言论自由
2、学校的管理上不受行政干涉
西方大学更进步的是拥有学术特权
第一条,大学人员有类似神职人员的自由和豁免权,要知道当时的欧洲神职人员比贵族的地位都要高一级。
第二条,大学人员有为了学习目的自由迁徙的权利。
第三条,大学人员有免于学术观点和政见不同而遭受报复的权利。
第四条,大学人员有权利要求学校和教会进行裁决,而不是地方法庭。
造成这样不同的认知分歧的原因,在于东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不同,不过不管你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都要记住大学知识教育的一小部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教育是一辈子的事。
二、教育分成纽曼式的通才教育和洪堡式的专才教育
1、纽曼式的通才教育 代表 哈佛大学
大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彼此成为朋友。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而不是教授一些具体的雕虫小技。反对一上来就教授具体的专业技能,他认为大学生的知识面一定要广,不能过早的就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专业里。
2、洪堡式专才教育 代表麻省理工学院
高等的教育体系,要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马上就能用的知识,一走出校园就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价值。为了实行这一点,很多专业需要五年才能毕业,最后两年的学习是非常专业化的知识。
这两种办学理念,哪个更优秀的呢?
如果从找工作的角度来说,洪堡式的专业教育更具有优势
如果要培养广阔视野的领袖以及企业家,纽曼的通才教育更有优势
三、美国大学的管理制度
终身教授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学术自由,而不是什么给教授铁饭碗。教授治理学校,不仅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实现管理公正透明,还维护了教授们的尊严和权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