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想法
《药神》击倒了什么——观《我不是药神》

《药神》击倒了什么——观《我不是药神》

作者: 雁城小冰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22:48 被阅读118次
    《药神》击倒了什么——观《我不是药神》

    慕名观《药神》,内心悲且伤。

    波澜不惊的影片市场,《药神》如巨石掉入池中,溅起朵朵浪花。一个讲述白血病患者的故事,却吸引了亿万影迷的目光。

    本应是一个小众电影,故曾有某明星以“只参演十亿以上票房的电影”为由,而拒绝参演。可是《药神》为什么能迅速捕获观众的心,他又击倒了观众心里哪块柔软的地方呢?

    《药神》放大了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

    当警察扣留一群白血病患者,要求他们供出贩药人时,一位老太太哭着求情说“谁也不保证不会生病,请不要再追查印度药了”。

    确实,人吃五谷杂粮,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都有可能生病。也许你现在健健康康,可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

    正是这种代入感,每个人都会把自己设想成为病人,面对高昂药价的欺凌,从而滋生出严重的不安全感。

    一盒正版药需要三四万,哪怕家有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何况我等屌丝。同为屌丝,自然惺惺相惜。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可是当疾病肆虐时,我们就如病魔脚下的蚂蚁,想踩死就踩死,想捏死就捏死。

    如果无药可救,只能怪自己命不好,可如果是因为买不起天价药,那么人只怕不会认命。

    基于同情,基于天生的悲观主义,观众们纷纷追捧《药神》,也希望《药神》效应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大众的健康和安全。

    《药神》代言了人们内心的不幸福感。

    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随着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内心的不幸福感却有增无减。

    有人戏谑,现在的人是“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

    生买不起房,求不得安居之所;死买不起墓,找不到安葬之地。生与死,徘徊在几平方土地之间,焦头烂额、焦虑不堪。

    《药神》则重点讲述了普罗大众的“病不起”。生病是人之常事,可是一踏进医院的门,就如蒸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当主角程勇父亲因肿瘤需要手术时,程勇只是稍稍质疑了手术费用,医生就说哪便宜就到哪去,这是医院定的价,不能少。

    这就是我们进医院看病的真实写照。给你一张诊疗卡,不会告诉你开的什么药,也不会告诉你多少钱,只是一句让你去交钱,你还只得乖乖交钱。

    过去是进不起医院,现在连药店都不敢进了。一盒感冒药三四十,一盒消炎药四五十,一次感冒下来,光买药就得上百块。真不知是病毒厉害了,还是药效更好了。

    医疗是民生事业,让人人看得起病,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些年,医保和大病互助有了,得了重病的人仍然看不起病。

    住院时,发现有医保的治疗和无医保的治疗是两个价,真不知医院把医保当作给病人减负的工具,还是当作牟利的武器。

    年初,国家对抗肿瘤的进口药减税,但是药价仍坚如磐石、岿然不动。

    尽管价格是由价值决定,但如果保命药的价格全由市场决定,那么注定活着就只是有钱人的特权。

    对现实生活压力产生的不幸福感,让更多人在《药神》中找到了共鸣。

    《药神》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的希望。

    很多人都知道《药神》的原型是“陆勇案”,也知道陆勇在被大众引起关注后,无罪释放。

    尽管陆勇免于刑责是检察官们基于法律的判断,但有很多人却认为是舆论的压力帮了忙。

    所以,很多人寄希望多多关注《药神》,引起轰动效应,从而获得更多改变,让大家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加幸福。

    观《药神》,泪两行,悲伤在心,希望在前。

    尽管剧中的主角还是因为贩卖假药获罪,但是由于“药神”的坚持,神药已经可以入得平民口,这就是改变,这也是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药神》击倒了什么——观《我不是药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ua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