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85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4-04 05:54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85

孔子在教鲁哀公怎么去分析问题。你问我怎么搞好政治?我先教你怎么去分析这个事儿,怎么去思考这个事儿。

下面开始越讲越细,越讲越接近方法论层面了,讲到了“修道以仁”,然后讲什么是“仁”。

“仁者人也”,给“仁”下了一个定义,说“仁”就是“人”。这句话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从起高调的角度去说,很多古书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仁爱精神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质,如果没有“仁”,就不是“人”了,我觉得这么理解,不能说不对,也符合儒家的思想,但是放在这里上下文有点连贯不上,感觉行文脱节了。

我认为,“人”应该理解为“为人”,什么叫“仁者人也”?就是应该将仁爱精神作为你为人处世的出发点。换句话说,“修道以仁”的“仁”靠什么来体现。靠你的为人来体现。

只是说,我在修身,我在修道,我修道的核心是本着“仁者爱人”为出发点,只是说不行,得在事儿上见,得从你为人处事上来看,你是否以爱为出发点,是否具有利他的精神。“仁者人也”,首先在你的“为人”在你的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这也就是本文以《中庸》作为章名的意义之所在,“庸”就是日用平常,就是日常生活,你这种利他的爱人的精神,需要在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中体现出来,这才叫“仁者人也”。

那么你应该从哪做起呢?“亲亲为大”。两个“亲”字内涵不一样,第一个“亲”指亲爱,是动词,第二个“亲”是名词,指双亲、父母,或者可以扩大一下,泛指亲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体现仁爱精神,从哪儿入手呢?最重要的是先爱你的亲人,这叫“亲亲为大”,这个是最大的,是最重要的,先从这儿入手,要想落实儒家这种仁爱精神,首先要爱你的父母,这叫“亲亲”。“仁者人也”,首先要在亲亲中体现出来。

父母是你最近的人,最亲的人,在他们身上,你都体现不出来仁爱,让你在别处体现,那好像是做不到的,就算做到了,也是虚假的,伪装的,也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的。

选自:杨军师父《中庸别讲》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85

    《中庸》日课85 孔子在教鲁哀公怎么去分析问题。你问我怎么搞好政治?我先教你怎么去分析这个事儿,怎么去思考这个事儿...

  • 日课85

    趋势的博弈分析就两条主线,一个,是否有够硬的货币储备,另一个,物价是否大规模膨胀。如果主线一但出现偏差,需要及...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8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vk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