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标题,今年3.15晚会上就有这么一个主题,曝光目前社会上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其实这是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一个侧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新零售”、“智慧商超”等光鲜的名义,堂而皇之的推行路人的人脸采集,这些人脸照片,会被存储在后台服务器里,供进一步使用、分析。
如何实现人脸的采集的?答案是无感识别。
这里我先打个预防针,只要有摄像头一般都是可以实现人脸识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某些商家诡辩的那样,只有人脸抓拍机才会采集人脸,普通的监控摄像机也可以具备人脸识别功能,这是人脸识别的两种技术分支,其技术原理简单的区别在于:
人脸抓拍机的采集:人脸检测和截取人脸图算法前置在摄像机里,然后将人脸照片上传服务器。
监控摄像机的采集:传统的监控摄像机的信息采集,则是通过后台算法直接从摄像机的视频流里检测人脸、分析、优化、人脸重组,这种方式的实现更复杂,但直接赋能了传统摄像机识别功能。行为分析、视频结构化同样的道理,本文不做详述。

当年观看速度与激情时,是否感慨过电影里的高科技和科幻感,没想到这么快就一一实现了。
他们“偷”了你的脸,做什么?
好了,说回正题,315晚会上曝光了进行人脸识别采集的商家有宝马汽车 4S 店、Max Mara 专卖店、科勒卫浴,江苏大剧院、喜茶、老百姓大药房、良品铺子、水星家纺、九芝堂、晨光玩具……(呵呵,看看你中招了吗?)
也许,你在光顾这些地方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你已经被这些商家采集了人脸信息。当然你更不会知道你的人脸信息会被用在什么地方、用来做什么?接着看!
+ 如果你是他们的会员,你的人脸信息会与会员ID绑定,你什么时候,在哪个门店,消费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用什么支付方式,消费习惯是什么等等。
+ 当你走进某个商店,刚进门,接待你的服务员能准确叫出你的名字,聊你感兴趣的话题,知道你上次购买的产品用完了,准确推荐你来此正想购买的产品,我想你是不是觉得你被监视了。这只是VIP人脸识别与大数据相结合的一个用来提升服务的应用场景。
+ 只要摄像头足够,无论是否有你的身份信息,你所有的抓拍照片都可以用于建立人脸档案,人脸照片归档,人脸信息标注、特征归纳(如性别、年龄段、是否戴眼镜),一张人脸可以形成丰富的特征数据。
+ 人员轨迹的重绘。当有足够的摄像头点位后,所有人的行动轨迹,根据每个摄像头抓拍时间、地点,在地图上进行动态的重绘,重现你的从哪里来,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到了哪里。最典型的应用是GA布控和追逃。
诸如此类的应用还有很多,人脸信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这才更令人感到担忧。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目前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等,由于用户无法更改自己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2021年两会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有行业专家提出多项提案和建议。这是好事,有助于推动规范公民隐私安全,现摘抄如下
1、技术应用设立行政管理职能,写字楼、商场、企业等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都应申报审批,由公安部门依法审核其合法、正当和必要性。
2、对于如小区管理等特定人群人脸识别应用,须以自愿为原则由个人信息主体进行必要性审查。
3、对不合规安装、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定期整改,依法打击非法滥用。
4、组织专项立法,明确数据所有、使用与收益权限。
5、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行业自律规范。
文中术语:
路人,意思就是没有确认人员身份,路人照片,抓拍的没有确认人员身份的人脸照片。
无感识别:在被识别者完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完成人脸检测与识别。
参考我上一篇文章《你用不用人脸识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