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旧文,修补一下重发。学童已入学两年,回头再看,感受更深一些。
快乐教育,在我看来是件不太靠谱的事。
但凡和好好学习有关的成语:悬梁刺股、孜孜不倦、秉烛达旦、笃学好古、发奋图强、持之以恒、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有一个和快乐有关的吗?坚持,毅力,这四个字,看上去就不那么令人愉快。
与其说要快乐教育,不如说教会孩子,如何从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那种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以及长期坚持一个枯燥的事物之后能力获得提升的极大的征服感、愉悦感。
说的有点大,事情是这样的,我一个好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觉得60分就挺好了,而现在的孩子90分老师家长都不满意。
其实是时代变化了,小时候的60分,已经甩了班上好几十个不及格的小朋友,而现在,放眼看去,班上还有几个低于60的孩子呢?所谓60分=及格,或者=合格的观念,在如今这个环境下,好像说不通。
当然,我也并不是一个唯分数论者,我的看法是,如果你对孩子的要求是合格即可,那么他的水平就应该保持在同龄孩子的中位数偏上的水平。
这个概念,并不是只要获得100分中的60分就行了,而是假如有100个孩子的话,你的孩子需要保持在前50名,或者前40名,才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
也有人会说,学习成绩不能代表啥,是的,不能代表啥,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或者家长给他定的规划,来从不同的方向上,去照那个方向的合格努力。
学习才艺,事实上也是有各种方面的等级考核,才能说明你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并不是说你上了100节课,1000节课,你就是这个才艺的中等水平了。
或者说,大学毕业也不能代表啥,社会的成功应该是多元的,恩,我也认可这个观点,确实,每个人的成功,或者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相对个体的,强调的是对自我的认可和接受。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在一个主流的社会价值观里,再多元的成功,再多元的幸福,我想,和我的主题思路都并不太偏离,就是,要有一个平均水平的生存能力⋯⋯之外⋯⋯有自我的发展和自由,才算成功,或者幸福。
举个栗子:做一个厨师,起码得二级水平;开挖掘机,起码要都能当街对打;做维修工,起码要当到技工级别;做美发师,那也得弄得上总监别人尊称一声Tony老师⋯⋯不管你要孩子怎么快乐,怎么愉悦,怎么尊重他的个性发展爱好特长,在我看来,他都要去做到他的领域里的中等偏上,才行。
(对,我就是这么世俗和物质的观点)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我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但是如果家长毫无规划的想着快乐快乐快乐,不去认真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巧妙引导孩子学会努力和坚持,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去体会学习的痛苦、枯燥、挫败、成功、喜悦……
那么,你有多少把握或者多少财力,去保证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天,突然就掌握了某个技巧,学会了某个生存技能呢?
想起前些日子看的一碗鸡汤,大概意思就是说,对好玩这件事,不同的人,看法可能不同,有的人觉得闲的没事嗑瓜子看电视好玩,有的人觉得安安静静看本书好玩,有的人觉得远方好玩,有的人觉得诗歌好玩⋯⋯
好有道理!所以,每个父母觉得好玩是什么呢?
如果觉得运动是玩,不妨个儿童运动班,请专业人士教会孩子如何争取的玩,科学的玩,玩了这个那个还能让姿态变美变挺拔;
如果觉得旅游是玩,认真做好每次的旅游攻略,了解目的地各种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然后带孩子去的时候给他讲解,和他一起领略这个美好的世界;
如果你觉得看书是玩,坚持做好亲子阅读,挖掘好书,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的美好和力量⋯⋯
这些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