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远房表侄以前听说是个学霸,没想到还是才子,文字功底颇为了得。除了那篇长篇小说,还有几篇散文,另一种风格,真挚深情:
读了两篇,既欣喜又惭愧,你比我小几岁,对家乡的认识和思考却远深于我。在你的乡愁里我也“心有戚戚焉”,可是我从没为家乡写过什么。也许是男孩的缘故,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你对那一片土地的情感更为深沉,才会如此关注和思索。收麦子的苦、干农活的累、养老者的痛、过日子的难……我们有着那个时代那个村子的相同情感记忆。钢钢,真没想到,我俩还有这么多相同的乡愁记忆。
更打动我的那篇对“自活”的描述,虽然那篇小说让我对你的文笔优美和情感细腻有了深刻印象,可是“自活”篇则是写活了我心底多少年的记忆。原来那个可怜而善良热心的老人,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有了你这篇他传,他就永生了。真的,我们很少有人叫过他“爷爷”“叔叔”“哥哥”之类的称呼,我印象中似乎大人偶尔也说过要送他东西或叫他帮忙时要唤他“爸爸”(你也知道咱们村不兴叫“叔叔”,而替之以“爸爸″),可大部分时候好像还是唤“自和”或者什么也不唤,开门见山,直言其事。据说他也在我们家做过长工,所以一直和我们这几家来往要多点,他很热心,脾气好,所以小孩子还是喜欢找他玩的,我也记得他那破旧黑暗的小屋,地是土的,炕上有条狗片垫子,光滑的木枕头……还记得他与我们分享的瓜果和帮小孩子做的玩艺……那个可怜而孤独的老人,却留给我一丝温暖的回忆
关于他的名字,我印象中他是不是叫“志和”,你定的“自活”更贴切,发音也更贴切,他真的是自活了一生。
这一刻,我们同回了那个精神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