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夜读的时候,看了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讲一个大学教授想出一本书,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名人,有着大大的名气,所以他给出版社的稿件里,光是“名头”就有一大摞!
但是一个多月,都渺无音讯。
他写信去斥责出版社的编辑…
编辑回复教授的,除了一大摞他的名头外,就几个字——“内容不够资格,概不录用”!
第二个故事是讲北宋的名相“王安石”——讲王安石隐退后,有一日穿着普通,到山上游玩,见一群读书人在凉亭讲学,便站在一旁细细地听…
年轻人们注意到了老者,问:“你也懂实事、文学”?王安石答“略懂一二”。
当年轻人们得知老人是归隐的名相时,纷纷拜服,肃然起敬!
在心理学里,认为“人心”都会存在一片比较软弱的区域,却喜欢用“面具”与“招摇”来武装这片区域。
所以常常得理不饶人的模样,其实他只是需要通过“外在”的胜利,来克服自己内在的“空虚”,而已…
来彰显自己的学识、境界的高深与博大——满足了内心“强大”的自尊感。
只是人与人的交往,却并非表面的胜利——就是真正的“赢”…
因为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描绘成“内心的强者”——当她/他被别人怼得哑口无言时,并非真的心悦诚服了…
也许他/她的内心,正在嘲笑对方的浅薄,和不讲理!
而如果他的内在,感受到的是“包容”与将心比心的认可时,内在却可以生出“真正的尊重”来!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