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的父母走了以后,我总能听见“杨林的女儿,破破烂烂,门前长草,头上长草,有娘生没娘养,有娘生没娘养……”
有一次就在我快要晕倒时,一位老先生刚好经过救了我,那时的我已经三天没讨到东西吃。看着这个女孩枯瘦的身子,破破烂烂的衣裳,老先生感叹:“孩子,既然你父母已不在,要不要随老夫一起离开?”
我看着这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天边有着无尽的黑。最终还是坐上了马车,那是一个小县城,有热闹的集市,老先生的家就在这集市里头,我不识字,只知道那是一家医馆。
“不要害怕,快进来。”
店里只有一个人在忙碌着,看到门帘被掀起,忙迎了上去:“是先生?太好了,我这几天都在念叨着你,这次怎去了那么久,还没回来。”
“路上有些事耽搁了,辛苦你了,老陈。丫头,你以后啊就住在这里,有什么事就吩咐陈管家。”
“为先生分担是我的责任。这是…”管家是个胖乎乎的大叔,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
“这是我在路上捡的小姑娘,怪可怜的,无父无母。”
“原来这样,那先生要把她留下吗?”管家笑眯眯的问道。
“留下,以后就当自己人看,不然孤苦伶仃的。”
我的父母也曾是医者,我很想像他们一样。所以我问老先生可不可以在医馆里当帮手。
老先生听见笑了笑,没说什么,只是指了指桌子上的几味药材,问我:“说说看,这是什么药?有什么用处。”
“甘草,石菖蒲,紫苏叶。甘草能止咳化痰,补气;石菖蒲可开窍,化湿;紫苏叶散寒,可内服可外用。”
先生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说,小时候母亲有教过我一些,会的不多。老先生摸了摸胡子:“还不错,老夫刚好缺一个徒弟,如果你不嫌弃可拜老夫为师。”
从那时开始,我每天跟着师傅识字念书,跟着师傅采药,磨药,分辩药材……
师傅平常是很亲切的,但是如果犯错,他也会狠狠地批评你一顿。
他总说:“人的生命是很宝贵的,不可以失误。如果你马虎,错了一步,这条生命就会没有。”
想起刚学习时,我错将黄连当成胡黄连,把白附片当成白附子。师傅知道后,他没打我。只是让我把所有相似的药背三遍,抄一百遍药的用途,相克的地方,抄完才能吃饭。因此那段时间我看什么都像药。
冬去春来,岁月转了好几轮,我已经在这待了四年。有一天,师傅告诉我,去走一遭吧,当你再回来,会有不同的收获。
我不想离开,但是师傅说我教你的已经不多了,剩下的要靠你琢磨,你很有天分,不要辜负它。这只是小小的一家医馆,世上那么大,不要局限在一方。
我看着逐渐苍老的师傅,我的眼眶红了,如果不是师傅,或许世间早已没了我。
“哎,丫头,别难过。师傅啊会在这等你回来。”
第二天,我辞别了师傅,朝师傅恭敬地磕了头头,:“我这次离开,不能在身边照顾您,望师傅珍重。”
离开医馆后,我一路随着船只南下,在小诊所打过杂,为人看过病,也会为了一个不懂的病情,追着那些大夫不停的问。那时我终于明白师傅说的不局限一方是何意。也曾为了寻一味药在山上逗留很久,哪怕是黑夜。
记得有一次我经过江东的某座小村庄,学师傅那般捡了个五六岁的小孩儿。记忆中她伤得很深,我手头正好有药,便救了她。我问她父母,她说不知道父母在哪里。从小是杨妈妈养大的,杨妈妈前段时间因病去世了。
我深感同情,或许是感同身受。想想我已经出来两年多了,突然很想念师傅,便准备返程,索性就把她带上了。
回到阔别已久的地方,师傅双鬓已染白,陈管家胖乎乎的眼睛也有了褶子。
时间总是一眨眼就过去,师傅早已把医馆交给了我,而我也继承了他的衣钵,实现了当初的想法。
现在的师傅成了甩手掌柜,在隔壁置了一家院子,天天养花种菜。不过陈管家依然闲不过来,总爱四处帮忙。
有时我会在医馆,有时我也会出去为人看病。我捡的那个小孩儿也逐渐长大,或许她会从医,也或许不会。
我曾回过父亲的家乡,老房子已被移平,只剩断垣残壁,唯有门前的歪脖子树见证着岁月变迁。
我叫一心,取自医者仁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