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要做感兴趣的事,当兴趣成为职业后,反而毁掉了兴趣
兴趣,好像成为了迷信的东西。总有人认为有了兴趣,就能够把事情做到很高深的境界,哪怕遇到困难、挫折,也能够轻松克服,获得巨大的成功与快乐。
于是,做不好事情,有人就把兴趣当作了借口,说自己不感兴趣。现在,很多人也想着去转行做感兴趣的事,通常在辞职的时候,也会给出一个理由“对这个工作没兴趣”。
想着把兴趣来当作职业,很美好!可是你有没有认真地想过:把兴趣作为职业,就一定能够做得好吗?或者,你还会一直感兴趣吗?
这种“兴趣至上”信念往往会把人搞得很惨。因为他们终身都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一旦遇到困难与不确定,就声称自己“不感兴趣”,然后转而寻找下一件“感兴趣”的事,终将后悔自己的鲁莽。
有个富翁,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那么受累,就让儿子选一个感兴趣的事去做。儿子喜欢钢琴,便全力支持他学钢琴,可是当兴趣变为了每天枯燥的练习后,儿子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又让孩子选择学习绘画、经济、律师……儿子也对它们渐渐地都不感兴趣了。
寻找做兴趣的事,最终却一事无成。职业和兴趣,完全是两回事!
当兴趣成为职业或梦想,就意味着:你要么为了生计而做很多原本不愿意做的事,要么必须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断磨练自己的水平。这个过程是要吃很多苦的,大多数人在这个吃苦的过程中放弃了。
摄影师为了生计不能只拍自己喜欢的。
画师为了生计不能只画自己喜欢的。
作家为了生计不能只写自己喜欢的。
音乐人为了生计不能只作自己喜欢的。
导演为了生计不能只拍自己喜欢的。
多数人的兴趣,不过是为了轻松、舒适,追求肤浅的快乐
其实,大部分人的兴趣,就是玩玩而已!
可一旦“兴趣”变成每天不得不面对、无法逃避的工作后,就会觉得这件事竟然这么无聊!
很多人认为感兴趣的事,应该是特别快乐、舒适的,很容易的。但是职业不同,是为了生计,要赚钱糊口,是很多的不得不去做很多事,必须要磨炼很多的技能、能力!
自己因兴趣学来的那点能耐,在职业选手面前,根本不够看。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兴趣也真的不能当饭吃!
且以金钱为目的的兴趣,很快会因为金钱问题,逐渐让人们失去了原本的快乐。
记得犹太老人跟一群爱玩小孩的故事吗?老人给金钱奖励小孩子玩耍。后来,老人只给很少的钱,说自己最近没钱了。小孩子赌气,称再也不给老人卖力玩耍了。
小孩们已经忘记了,玩耍本来就是他们快乐的事情。却因为金钱,而失去了天性好玩的快乐!
不是追求兴趣,而是在做事过程中培养起兴趣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情。
很多人搞错了顺序,以为感兴趣了才能做好。实际上人是做好了事情,然后才形成了兴趣。
你感兴趣的事情,是你比周围人做得都要好,然后别人都夸你,赞美你的才能。你受到鼓舞后,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马太效应,正向循环。因为他一开始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建立了自信,更加努力付出,做得也越来越好,也便越来越感兴趣。
要是你面临着“不感兴趣”的苦恼,不妨放下所谓的“兴趣”,先把事情做好。比大多数人做得都要好时,兴趣自然就来了。
我们真正需要拥有的,并不是兴趣,而是能够把职业做好的能力!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爱上这个职业。
李笑来说,是能够达到跟行业谈恋爱,干一行爱一行的能力。
兴趣的本质
兴趣的本质,其实是大脑的杏仁核,产生的多巴胺,让人上瘾。
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有个部位叫杏仁核,它可以产生、识别并调节情绪,还可以控制学习和记忆。当遇到让你兴奋的事情或人时,杏仁核内就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产生兴奋快乐的感觉。
一些刺激的东西,比如糖、性、爱、杀戮……,我们大脑的杏仁核就会产生多巴胺,给人带来刺激感和快感。让我们对事情感兴趣、上瘾。
总结为一句话,兴趣的产生,就是正向的刺激,促进多巴胺分泌。从而使我们感到快乐、有兴趣,甚至是上瘾。
如何培养兴趣
村上春树说:“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他说得对但是并不全。Angkon会说:我们可以把那些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正确的方法培养为喜欢的、热爱的。这样的喜欢了,自然就能一直做下去了。
1、找到有价值的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培养起兴趣
对我们的杏仁核来说,兴趣只是分泌多巴胺而已,无关好与坏。但兴趣对于我们人生来说,有好有坏。
比如吸烟、沉迷游戏,都不是好的兴趣。浪费时间、精力、金钱,还没有任何好处。
有些兴趣则更有意义!比如学一门外语,读书学习,每天锻炼、跑步,深度独立思考。
所以,培养兴趣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到有价值的事情,并赋予它足够重大的意义,培养起兴趣。
李笑来做事,就是先赋予一件事情格外重大的意义。
比如他在背单词时,把单词量与新东方导师的年薪结合起来,记一个单词是赚到五块钱的事。一天背100个单词就能够赚500块钱。他每天都特别开心背单词,越背越上瘾。还努力着一天背200个单词,赚一千多块。
2、2小时法则
我们大家制定计划时,通常都是计划着:今天要干什么、明天干什么。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个人的原因如拖延,或临时有事,这样一天下来导致没有完成计划。
所以,一天并没有多么的可掌控。
而2个小时法则,是先有一个大的目标引导方向。然后根据大目标,制定2个小时内自己的小计划,这样更具有灵活性。哪怕你这两个小时完不成,或临时有事,你也可以及时的调整。在接下来2小时,重新根据目标来制定新计划。
“一个目标,多次计划调整”,是2小时法则的理念。目标小、易达成,灵活性高,且时时能让你关注在目标上,不至于做其他事忘记了。
3、积极反馈
培养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感受快乐的刺激,有效的正回馈。
减肥为什么那么难?学英语为什么无法坚持?就是自律、坚持时,你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后,发现几乎无任何的改变、进步、提升。
因为那些通常需要很长周期才能显出效果。努力而看不到进步,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与其关注在看不到的遥遥无期结果上,不如把目光放在我们的努力的过程上!
就像是,现在的教育理念称:不要夸奖孩子多聪明,考了多少分,而是夸赞他们的努力。我们成人也是这样。
结合2小时法则,每达成小目标,做完小的事情时,都给自己一个鼓励,赞美自己的付出,感激那么努力的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小小的物质奖励。
让遥不可及的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积累不断小成功,小成就,带来正反馈,让我们越来越有兴趣。随着不断的努力,进步也越来越快,取得更大的成就!
向阳宗总结
兴趣与职业不同。如果因为好玩而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你会发现这想法是太简单与单纯。
你由兴趣获得的能力,跟人家专业人士相比,差距很大,你很难赚到糊口的钱!
所以不要以兴趣、好玩为目的,去选择一个轻松快乐的职业。而是把我们的行业做到专业、牛逼,从而培养、发展出兴趣。
兴趣的本质,是因为取得成绩,获得得了正反馈,大脑杏仁核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迷恋这件事情。
所以就从这个上面下手,找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建立过程的正反馈。过程中,主动发现、看到进步,积累小成功的快乐。
这样在别人看来,明明是枯燥、乏味,甚至是需要巨大毅力才完成的事情。而对你来说,却很简单。只是按部就班,就做成了。
别人会用惊奇的目光看着你,别人都奄奄一息,痛苦难受地做事,而你却镜像地充满着活力,越做越快乐。在他们看来,你简直就是另一个物种一样。你真的是进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