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唯有死亡是确定的,或早或晚总会到来。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也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是人到中年,一定要为必将会到来的死亡做打算。
夹缝中的80后,为自己拼个“安乐死”01
少年时期,总觉得死离自己很远很远,死也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
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少年时期穿着开裆裤整天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上学了不是我在她家门口等她,就是她在我家门口叫我。突然有一天她死了,跟家人拌嘴最后喝农药自杀,我记得前一天还借给她一本《安徒生童话》,仅仅一天就天人永隔,死亡原来是这么容易的事。
长大以后,隔着血亲的四个老人也陆陆续续离开了:
爷爷死于心梗,从病情发作到医生宣布死亡仅仅12个小时,快到没有留下一张遗照,没有一句遗言;
奶奶是个稍微幸福的人,那时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一些,她每天都有奶粉喝,都有鸡蛋吃,长期的营养过剩,导致胆固醇过高,发病于脑动脉血管硬化,死于心力衰竭。生病期间一直都能生活自理,躺倒后三天不吃不喝安然离世;
外婆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只是一直喊累,想睡觉,所以在那个农活并不紧的秋天,睡了两个星期与世长辞,这期间拒绝儿女带自己去看病,没有疼痛的呻吟,也不知道她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是否有疼痛的感觉?总之一切是那么平静;
外公属于死的最“幸福”的一个,前一天骑着自行车赶集,下午还跑出去锻炼身体,当第二天一觉醒来的时候身体已经凉了下来。
当年面对亲人的离去,也是哭的撕心裂肺,长大后回想起他们没有经受病痛的折磨,没有大小便失禁的尴尬,除了最多半年质量不高的生活。
无疑,他们最后一段人生是有尊严且幸福的。这不论是对活着的人,还是已经死去的人,都是一种幸福。
不知不觉人到中年,当自己直面死亡的时候,多么想像我们的老一辈一样能幸福安乐地死去。
夹缝中的80后,为自己拼个“安乐死”02
眼看着我们的父母渐渐都到了“孩子越成功,父母越不幸”的年纪,优秀的子女都踩着父母的双肩远走高飞了,只有那个“挖土豆”的孩子才能对父母最长情的陪伴。可是这尴尬的80后啊,父母只有我们,我们却没有“挖土豆”的兄妹。放下工作难以养家,拿起工作不能侍奉双亲,要清贫还是孤独,这是个问题。
要么跟着子女去漂泊,要么去努力搏一场“好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无论走到哪里都放不下那段乡愁,叶落归根是拼尽全力也要画上的句号。
夹缝中的80后,为自己拼个“安乐死”03
凡是老年垮掉的身体,皆源于年轻时的放纵。吃出来的是病,闲出来的是无聊,一个会造成身体的不健康,一个会造成心理的不健康。
儿子回家看望脑梗的母亲,母亲操着病后含糊不清的口音说:“你回来了我的病就能好吗?”是的,他回来了,她的病也好不了,她曾经不止一次在病榻上哭着让亲人给自己一个了断,整夜整夜的哀嚎折磨着并不老迈的身体,死亡何其艰难!他能做的除了让她少一些痛苦之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被病痛耗到油尽灯枯。
拿着钱满世界找医生,医生也无能为力。这不仅仅是衰老的必然,更是放纵的代价。
十年前一顿能吃三只猪蹄的少年,现已大腹便便;每天秉持“多吃一口是一口”生活理念的小伙早已谢顶;一有机会就睡到自然醒,能坐着坚决不站着,能躺着坚决不站着的伙伴们早已不复记忆中的容颜。
看着镜中油腻的自己,抱怨岁月是把杀猪刀,却没想过将自己推向中年油腻猥琐的恰恰是自己。
本可以优雅到老的,却败给了放纵。注定孤单的80后,照顾好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和健康,更这一代人应该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年轻时教育好孩子,不要危害社会;年老时照顾好自己,不要拖累孩子。独生子女的时代,做好这些尤为重要。
夹缝中的80后,为自己拼个“安乐死”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该放纵,放纵的代价是越活越难,那么努力地去活,说到底就是为自己拼个“安乐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