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不起的我》,常常有种被打开的感觉,读着这些文字,常常让我想到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作为家长我们都爱孩子,这一点毫无疑问。为什么我们越爱他们离我们越远呢?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原来我们爱的方法不对。
如何让“爱”落地呢,让孩子收到这一份心意呢?陈海贤老师的这些方法,让我怦然心动。做了简单的梳理,赶紧记录下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和父母的战争,小到写作业,鸡飞狗跳。大到一言不合即离家出走,或者寻死觅活,抑郁跳楼。父母都爱孩子,但因为方法不对,没有和孩子进行真心的链接。所以孩子没有收到我们的爱。
我们的批评,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带着恐惧害怕面对学习,内心会有无力感。而且越自责内疚,越容易放纵自己,恐惧内疚还容易降低我们的自尊,容易让人破罐子破摔。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孩子才会改变?改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无底线的夸赞孩子。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李希贵校长说的。经常夸奖,定期批评。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大原则。因为我们的夸奖,就是对孩子的认同。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经常从我们的眼中照见了他的好。孩子内心越来越自信,而自信的人才有力量面对遇到的困难。自信的人遇到困难,才会迎难而上,不会逃避,不会拖延。因为他相信自己,他的自我认同度高。哪怕暂时失败了,暂时摔了一跤,有一点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但很快他就能自我疗愈,满血复活的迎接来自生活的挑战。这样的孩子是你所期待的,这样做,你的爱就落地了。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怎么样才能把这一份对孩子的看见落实呢?把孩子当成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领导犯错了,你会当面纠正他吗?你会批评指责他吗?这样与孩子保持了一段距离。让他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因为孩子心里像明镜一样,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只是不愿意让你说,你一说他就逆反,一逆反他,他就可能顶撞你,于是争执发生了。所以,在亲子教育中,所有的问题还得回归到家长自己身上。你站稳了,你的世界就阳光灿烂。
在认同中批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也不可能不批评。怎么说让孩子能收到你这一份爱,同时有所改变?每个人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陈海贤老师讲一个故事,让我懂得,艺术的批评是有价值的。
他的老师,在年轻的时候,老被自己的老师批评。他觉得士气低落,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有一次他拿着案例向老师报告时,老师听完后让其他学生提提意见,那些欧美学生都认为他做的很好。而老师开口却说,他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你们说他做的不错,其实只是在说他只能做到这种程度。那些欧美学生听说他是最好的学生,非常不服气。在以后的案例中老给他挑毛病。他为了应付这些欧美学生的挑剔的目光,总是做更多的准备,结果在咨询方面有了很大的长进。
在后来的场合,老师又告诉他,我没有轻率的表扬你们。不停的批评你们,挑战你们,就是要把你们从固步自封的壳里逼出来,相信你们完全能做得更好。
当他听到老师的这一番话之后,他很感动。老师说他是最好的学生,是对他的一种认同,他很骄傲自豪。同时他收到了老师批评背后是对他的更高的期许和信任。他从此更加努力,压力变成了动力。
我们能从这个案例学到什么?我们也要批评孩子,但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在批评中要有肯定认可,批评他的目的是让他更加的奋发向上,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果我们能让他感受到批评中的信任,认同,爱,期许。那我们的批评就是有用的。这份涂了颜色的爱就落地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表面的批评或者表扬。而在于你的要求,让孩子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厌恶,还是他对自己的爱和相信。只有他内心收到了这一份爱,情感被深深的触动了,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读今天的书,让我感受到只有无条件的爱孩子,表扬孩子,才会让他心甘情愿的为你出发。你的爱才真正落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