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如何变浮浅工作为深度工作?两个故事告诉你答案
文/七妈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早上走进办公室,凳子还没坐热,就有各种工作任务找上你,一直到下班回家,始终感觉像身处一场紧张的战斗之中,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等下班回家,路上想回忆一下这一天都干了什么,却茫茫然一无所获?
不时的打开手机,看是否有人呼叫我们,结果时间过去,工作还没有完成。只有熬夜加班,休息得不到保证,健康问题越来越多?
这其实就是因为你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浮浅工作上花费太多的原因。那如何解决呢?相信你的一切问题在《深度工作》可以找到答案。
本书的价值
这本书出版之后得到《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大力推荐,引发了数百万的热烈讨论。领英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企业精英必须拥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竞争力,本书针对如何有效投资自我及怎样才能表现出众,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本书的作者
卡尔纽波特应用深度工作的方法,不仅任职于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还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坚持写作,成为美国人气网络博主。
此外,比尔盖茨、乔布斯、罗斯福、马克吐温、J.K罗琳、荣格等等在各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知名人物,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种工作模式——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以及深度工作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工作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策略,创造更大的价值,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简单重复性工作中,让我们成为一个知道如何在网络时代善用脑力,能创造真实价值,不可替代的人。
两个故事
故事一: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小陈和小唐,同一年进入一家国企的核心部门——总裁办,小陈分配到了机要室,负责机要文件的制发和流转,而小唐分配到了政策研究室,负责给企业一把手写讲话稿,三年之后,小陈还是在原来的岗位上,每天传送文件,而小唐已经晋升为经理了。
起初,小陈和小唐两个人都有不错的资质和能力,但是小唐的政策研究工作,需要花大量的个力在深度工作中,研究行业动态、为领导出谋划策、提供决策参考,几年下来积累了丰富的行知识、管理经验和较强的思考能力。而小陈则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尽管这个岗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谁都能快速上手,小陈本人就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于是,两人就走上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
故事二: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天花两个小时,把自己锁在一个叫“塔楼”的工作室,荣格说:“我随时都带着,钥匙,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这个房间。”除了冥想以外,这段不受干扰的时间是他的思考、写作时间。在这样的工作机制之下,荣格在繁忙的讲座和心理咨询工作之余发表了大量心理著作,并创立了发展分析心理学派。
荣格在“塔楼”中所进行的工作就是本书所提倡的“深度工作”模式:即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如何变浮浅工作为深度工作?
荣格在“塔楼”中所进行的工作就是本书所提倡的“深度工作”模式:即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以此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它主要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
浮浅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从事浮浅工作的人容易被他人或者机器代替。
相比来说,深度工作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日益著。拥有深度工作技能的人,会逐渐变得无可替代,在未来的竞争中将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深度工作,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做到:
(1)我为什么工作?工作中的有强烈的目标感,聚焦于高价值工作的专注力;
(2)我要排除什么干扰?摈弃社交媒体的干扰:通过手机数据统计(比如苹果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来了解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长,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有这个功能。
(3)我要在哪里工作?寻一个深度工作的环境,拥有像荣格一样的塔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