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开学,我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
报名那天,一个小男孩递给我一本书,说:“老师,这本书送给你看。”
我接过来一看,书名是《怎样对待小儿多动症的孩子》,我奇怪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给老师这样一本书呀?”
“因为医生说我就是一名小儿多动症患者,我想让你学习学习,该怎样对待调皮好动的我,你可不能对我乱发火噢。”小男孩扮着鬼脸对我说。
我暗自佩服他的勇气,能向老师反应这么一个事实,并提出建议的孩子是不多的,一般的孩子没这个胆量。
但我又十分担心,怕这个孩子不好对付。
果然,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课堂上,总是坐不安稳,一会儿拿出橡皮来切切,一会儿站起来扭动几下,一会儿扮个鬼脸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对于他的错误,我总是耐心对待,即使是批评,也尽量压低嗓音,用温和的态度和他说话。
有时候嗓门稍微大些,他便眨动着一双大眼睛,摆出一种无辜的表情说:“老师,你别忘了我有多动症!瞧,我是病人。”
唉,真拿他没办法。
慢慢地,“我是一名多动症患者。”这句话已经变成这个孩子的挡箭牌。
有时候他会故意犯一些错误,惹我生气,而我批评他的时候,他便用这句话反驳我,还吐着舌头摆出得意的姿势给我看。
我决定好好教育教育他。
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神秘地告诉他:“老师在一个老中医那里搞到了一张方子,专门治疗多动症的。”
“真的吗?上面怎么说?”他听了劲头十足。
我严肃地告诉他说:“这药方上说,要更好地更快地治愈这种病,除了依靠药物,还得依靠你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老师适当的批评能让得病的孩子更快地恢复健康。所以,我决定,以后你一乱动我就严肃批评你。”
后来,每当我批评他的时候,他一亮出那张挡箭牌,我就立刻提醒他:“别忘了,我是为你好。连老中医都说要多批评。”
慢慢地,他不再在我面前说“我是一名多动症患者。”了。奇怪的是,不知不觉过了半年,他的多动症症状居然一点都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