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丹(小步姐姐)
老子先生说:天下之祸,莫甚于私欲,天下之乱,莫大于相争。衣食起居,人之性也,然过之,则为欲也。
如今细细品读,深以为然,人们因私欲过多,烦恼源源不断,矛盾重重,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到此话,便解除了心中好多疑惑。少私寡欲,过犹不及。
前几日关于工作上的人为突发事件,闹心不少。虽写完前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那篇文章后释然了,但发现昨天一点又燃起来了,并非彻底释怀。事后再次冷静下来思考,反思自我,为何对此事易生怒气?
朋友说,是我太执念于此地此物了,内心缺乏自信。大不了换一个新处,人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只是一个物品而言,随时可替换。只要坚定自己想做的事,到哪儿都一样,不必较真。
静下来想想,确实有这个原因,对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地方,并付出满腔热情从零开始持之以恒去做的事情突然要变动,心中自然有波澜。确实难以做到失之淡然,也害怕变化带来的种种不安。
但进一步想,结合老子思想来看,依然是自己的私欲所带来的困惑,不愿离开这舒适区、不愿打破这宁静、不愿别人有它意、不愿这10年的投入轻易撤销、还带着偏见评价他人心生怒气。可人生不正是如此无常吗?这一切又岂是自己能掌控的?那我可以掌控的是什么呢?就是守住自己的初心去持续行动就好,有无地方并非重点,真诚付出行动后自然上天有安排,正如我2008年刚来成都,人生地不熟却在出租屋开启了小区公益故事会,直至今日。产生的那些不自知的念头不过是方便自己的私欲而已,一间屋子局限了自己的胸怀,为何不放眼四海?
再者,自己还不够沉着大气,遇到自认为不公之事心浮气躁。心不够柔软,易受外在评论影响。透过此事,反观自己,何尝又不是一件幸事呢?透过别人所谓的不好发现自身的不好,这不又是一次成长的历练吗?如此,还应感谢这个为难我的人,他让我意识到自身也是大大不足的。况且,现在一切也未有变动。
这也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学生小麦,两岁时我看到这孩子宠辱不惊的状态深受感动。这是我从未遇到的学生,老师表扬他,淡淡一笑,对于奖励,依然淡然。指出他的不足,也是淡淡一笑。对待同伴,谦谦有礼。想想我们身边的多数孩子,包括我的孩子,若是批评了,心情不好,有时还会闹会儿情绪,表扬了、奖励了心花怒放甚至得意洋洋。如今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点触犯就让自己怒气满堂,沉不住气。这些必然也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想来真是惭愧无知。
专心于做事,安注于当下,抛开杂念,宠辱不惊,也就不会被这些人为之事搅乱心绪。
人被声色欲望所扰,内心就会闭塞不通,越是不通,越想索求,如此内外不通,心烦意乱,无心做事。甚至还会影响身体,何苦为难自己、与人相争、浪费精力呢?
老子先生说,应当学习水之大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此生并无当王者之宏愿,愿一生努力效法水德,让心变得更加柔软、更加包容,只愿尽己所能分享阅读,分享爱,与众人和谐相处。内心无欲,清净自然,无争无求,无矛无盾,不丢初心,顺其自然,无刻意之心,忘掉自我。不执着于自身终达无我之心 ,如此祸及不至,福也不来,福祸皆无,哪会有什么忧愁呢?
做到不易,需一生努力践行!
感恩身边的师友提醒鼓励我,感恩老子先生的大道经典解我忧愁,伴我成长!
2021年3月3日李丹写于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