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文讲到贾府主子之间也是有争斗的。
我们就来看看内宅主事王夫人与王熙凤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两人性格的原因。
秦可卿大丧时,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夫人开始心中怕王熙凤料理不清,惹人耻笑,而凤姐是跃跃欲试。贾母也曾说过:
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儿。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不疼他。
不过这总是王家女,能干,伶俐,老实,孝顺不管哪一条总是好事情。
二、大房二房的矛盾造成的。大房二房的爵位争斗使的站在中间的王熙凤倍受委屈。但开始的时候王夫人和凤姐是姑侄俩,贾琏又在二叔家帮着管事,也还算太平。
三、在贾府,厉害的还有仆人间勾结闹事。这些仆人的利益争斗也会使的姑侄之间产生大的隔阂。这里主要写了周瑞家的这个人物。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
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
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
估计有人要说了,这不过是周瑞家的给刘姥姥闲话说道,不该如此胡乱分析。
但是周瑞家的既有在刘姥姥面前“显弄体面”之意,那么在贾府一干奴仆面前又要不要显弄地位呢?作为太太的陪嫁,太太不管事,她就“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跟着出门,太太奶奶们出门才出门,可不是出门和各府打交道的管事婆子哦。我们再往下看。
第七回,周瑞的女婿冷子兴和人打官司,周瑞家的却不放在心上,认为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这时关系算合睦。
第三年的三月贾芸想求凤姐弄个差事,一早起来来到贾琏院门前
忽见周瑞家的从门里出来叫小厮们:先别扫,奶奶出来了。贾芸忙上前笑问:二婶婶那去?周瑞家的道:老太太叫,想必是裁什么尺头。
一早周瑞家的就来侍奉凤姐,这不是她的差事,但混个脸熟,就可以借旨行事。当然作为王夫人的陪嫁,王熙凤应该也是给她脸面的。
但是到了这年的九月,凤姐要将周瑞的儿子撵出去,对赖嬷嬷说:“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骂他是“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周瑞家的跪下央求都不行。最后是赖嬷嬷劝了一通:
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的不是,打他骂他,叫他改过就是了,撵出去断乎使不得。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的脸上不好看。我说奶奶教导他几板子,以戒下次,仍旧留着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
王熙凤不懂这些道理吗?肯定是懂的,不是太大的事,惩戒一二,抬抬手也就过去了。可是凤姐偏不,既便后来看在太太的面上,看在赖嬷嬷的劝阻上,没有撵出去,也还是“打他四十棍”,而不是赖嬷嬷说的“几板子”。这里姑侄俩肯定是有了嫌隙。
这次之后周瑞家的会怎么做呢?文中写了一件事: 尤氏帮料理贾母的八十大寿,在大观园中丢了脸,生了气。凤姐原本是想过几日捆了婆子让尤氏处治,替尤氏出气。周瑞家的却没有照办,私自决定马上捆人,并假传凤姐的话,让林之孝家的立刻去处理,引起一系列的后果,导致凤姐当众丢脸。
周瑞家的敢这么做,也是知道王夫人和凤姐的矛盾不可调和了。凤姐捆的人,王夫人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
后来王熙凤的陪房旺儿媳妇求娶王夫人房里的彩霞,然而王夫人在此之后却将彩霞放出去了,让他老子娘随便自己拣女婿去了。当然这里彩霞也是嫡庶争斗的牺牲品,旺儿媳妇通过贾琏还是娶到了彩霞,但王夫人不直接答应也有她的考量。强势的凤姐儿已经到了未路,可怜!
其次,晴雯的被撵及最终死亡是贾母与王夫人婆媳斗争的结果。
而“鸳鸯女誓绝鸳鸯语”是大房二房财力之争的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