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八戒
文/石岩磊
猪八戒虽有一副黑脸短毛、长嘴大耳的丑陋形象,倒是并不招人烦,除了留下调戏霓裳仙子、入赘高老庄等艳史外,还成就了众多歇后语,比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猪八戒看唱本——冒充识字人,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等等。而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贪吃、好色,可这正代表着人们两个基本的秉性。
古语有云:“食色,性也。”吃与性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类赖以存在和繁盛的根基,小到家庭就是衣食不愁、人丁兴旺,大到国家、民族便是生存与发展两大永恒主题。“民以食为天”是古今中外不二的法则,人们天生具有对食物、对财富的亲近感,有人将其沦落为好吃懒做、贪婪无度的恶习,但也有人把它演化为艺术和事业。《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就是个典型的“吃货”,他可以半夜打车从北京西城跑到东城去,只为吃上一碗小面,可他在吃遍东西南北的同时也悟出了许多饮食方面的道理,因此能编排出脍炙人口的电视节目。同样,许多人为了摆脱贫穷、积聚财富,通过拼命打拼、发挥才智开创了一番惊天伟业。
“温饱思淫欲”似是定数,解决了吃穿用度之虞后,人们便很自然地去追求性器官的满足欲,就连孔夫子也感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男女在这方面具有相似的渴求,古代帝王要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满足自己的欲望,有的甚至还嫌不过瘾,再到青楼妓院寻欢,一代女皇武则天同样豢养了和尚薛怀义、张易之兄弟等一批男宠。其实对性爱的冲动是各个物种延续后代的必然需求,只是大部分动物种类困于恶劣环境的限制而具有发情期,可人类在征服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摆脱了这一束缚,一年四季皆可耕耘播种,并慢慢将这一举动上升为愉悦身心的“行为艺术”。
然而,凡事皆应有度,对物质财富的过度执着会导致利令智昏,往往在损人利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踏上肆无忌惮恣意妄为的不归路,断送了卿卿性命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牡丹花下死的情种也不在少数,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最后是殒命在赶赴林徽因的演讲途中,更多的人是由于色欲过度而空乏其身或招致家庭破裂,演艺圈大概就是此种状况的重灾区吧。难怪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警示世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实际上,戒色和戒得是不分老幼的,少年如果不懂得敬畏而胆大妄为逾越规制,一样会遭受重创甚至是毙命,老人仍喜欢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姿,当家人为93岁的齐白石张罗着续弦时,老翁嫌物色的44岁女士“太老了!”人们只好找了一位22岁的黄花大姑娘才满足了齐老的心愿。结婚是个人的价值取向与性情喜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并不伤风败俗违法乱纪,但足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不分年龄段的,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也不是空穴来风。古人的“三戒”更多的是在给人们提个醒罢了,古往今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如此君子呢?
因此唐僧给“天蓬元帅”起了个别号“八戒”,希望他能戒除“五荤三厌”,可二师兄不还是照样偷吃人参果,照样在女儿国心猿意马吗?正应了王阳明那句箴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也是由此,人们才对那些清正廉洁之人推崇备至,对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敬仰有加,而知止即成了为人处事的基本遵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儒家经典所言精辟地指出了人们修行的路径,食与色的欲望无涯,唯有知足方能长乐吧。八戒虽然凡心难泯,可善听人言,在取经的路上没有做出太离谱的事来,所以最终也修成正果,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算是功德圆满了。
2020.10.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