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疏尘
01
刘瑜说,笨是一种品质。深以为然。
笨是单纯透明,不虚伪做作。如古语所言,“竹其表曰笢,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其白如纸,可手揭者,谓之竹孚俞。”意思是说,竹子的表面叫做笢,里面叫做笨,像白纸一样透明纯洁。
笨是踏实本分,不投机取巧。自认为聪明的人,一路找捷径,快速获取眼前的利益,却不知捷径是最远的路,偷来的巧其实是致命的拙。
笨是笃定坚持,不轻言放弃。《阿甘正传》的阿甘是经常受欺负的傻人,恰是因为笨,没有心思瞻前顾后,认准目标就勇往直前,最后成了大家眼里的英雄。
笨是单纯,是踏实,是坚持,是一种品质,是自我成长的土壤。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4311/9b42acb98874fbc0.jpg)
02
中学时期读到一个关于曾国藩的故事,故事是这么说的:
曾国藩小时候读书非常勤奋,有一天有个小偷去他家同东西,躲在房梁上,想着等曾国藩读完书睡觉后再行窃。谁知这曾国藩诵读一篇文章读了几个时辰,到了半夜也未能把文章背出来。
小偷在房梁上呆的看不下去了,于是跳下来,走到曾国藩的面前,一会的功夫就把那篇文章全部背出来了,然后扬长而去。剩下在一旁的曾国藩看的目瞪口呆。
这则故事的对比很明显,相比之下,小偷聪明好记性,曾国藩笨拙耐吃苦,然而后来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成了晚清名臣,小偷只是那个很轻易背出文章的小偷。
曾国藩和小偷的故事并非偶然,据记载,曾国藩读书的时候,被父亲要求: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就不能睡觉。最终证明,虽然先天“笨拙”,后天的吃苦耐劳、厚积薄发,使曾国藩最终成了晚清名臣。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4311/8f17f1e4b6b3c350.jpg)
03
笨拙的学习方式并非古人或者名人所特有,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笨人”。
高中同学H是班上不被承认的真实学霸。不被承认是因为大家眼中的学霸是那些聪明、考试总能考高分的人,而H一股笨劲,问困难的问题也就罢了,还会问一些特别简单的问题。但是这股笨劲并不妨碍她考高分,因此又是真实的学霸。
记得有一次生物的讲评作业课上讲到某个问题,当几乎全班同学打算听下一题的时候,同学H又提出一个问题,班上其他很多同学都认为觉得H的问题没有含金量,还有人起哄下课再问。老师没有跳过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这个大家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问题被争论了很长时间,有些同学也渐渐地开始困惑,甚至连老师都不轻易下结论。最后的结果是,这个问题等老师回去屡清楚后,下节生物课再讨论。
虽然也曾有过认为H的问题没什么含金量的时候,但是不妨碍我对她的刨根问底的精神日渐生发欣赏的态度。
直至高考后,与H聊到她的“提问精神”,她说,当时在班上直接提问是因为觉得班上的同学没有疑问,应该都会懂她的问题,不需要解释太多,所以直接在课上提问,没想到弄得大家也不太明白,也觉得这么耽误大家的上课时间不太好,后来也都尽量在课下问问题。
那次聊天之后不久,高考成绩出结果,H凭着优异的高考成绩和极佳的英文面试表现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
对H而言,笨是她成长的土壤,因为知道自己比较笨,所以更加要求自己要夯实基础,不轻易遗漏每一个知识点,虚心请教,困惑的地方及时想清楚、搞明白,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到完美。因为笨,所以更要厚积薄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4311/6538762668a28208.jpg)
04
反观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只顾着投机取巧,想以最小的付出换来最大的收获,最后怎么样了?
还是学生的时候,平时不听课,临时还不抱佛脚,考试打小抄,毕业后埋怨大学白学,学历没用,工作还是不好找;
找到工作后,依然想着投机取巧,工作懒散,不思进取,临到业绩考核,就想着怎么讨好领导,保住饭碗;
拥有了婚姻,就像是离开父母的寄生虫又有了新的寄主,还常常计较婚姻里的得与失,最后又抱怨婚姻的不幸。
所以,与其聪明地抱怨生活的不幸,不如笨拙地生活,在笨的土壤中自我成长,收获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