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图
前段时间回国,除了忙自己的事之外,见了些朋友。互相了解一下近况后发现,到了三十岁左右,纷纷进入了相似的人生阶段,房子、车子有了,事业进入到中高层阶段,手上也有一定的存款,想去哪里旅行基本上国内和国外目的地都可以拎包就走了,想买一个奢侈品牌的包包手表,也基本上不需要做很大的思想斗争,想买就买了。总之,在物质上,都觉得刚毕业那会儿对社会生活里面的物质想象,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
但对于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却进入了一个分化状态。有认为,这一切都是靠我白手起家,奋斗拼搏努力所获取的,理所当然我应该享受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过现世安稳的生活。有认为,原这一切,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意思,人生真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所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还有认为,还不够!车子房子,名牌包包,算得了什么,我要去创业,我要去成就,我要社会给我更多的认可,我要成王成霸,成就一时之事也。
人无不在规律之中。
如果没有中国这几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但凭个人努力,普通人很难达到现在的物质高度。50和60后的奋斗一丁点都不比70和80后的奋斗来的少。但在物质上的收获而言,70和80后的奋斗则被放大了无数倍。因此,在付出同等努力的纬度上,外在的经济发展充当了一个系数。
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精神需求,也相应的来到了同样的阶段。可以预测的是,现在的分歧是暂时的,再经过五到十年,大家对于过去的总结以及对于未来需求的挖掘,基本上也是趋近的。有句谚语说,伟大的头脑,想法都是趋近。但马斯洛却希望告诉我们,人类的头脑,想法都是趋近。需求都是类似的,只是外在表现和呈现载体的差别。
这种交流,也正呼应了我前段时间部分思考的纠结。既然世界是中性的,无所谓存在与不存在,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是否也就无所谓奋斗与放纵,前进或退步,发展或衰落,存在或毁灭。但其实虽事事都在规律与轮回当中,但这轮回并非周而复始重复同样的轨迹。这个轨迹有向下的可能,也有向上的可能。人的使命也许就是在这周而复始的轮回当中积攒能量,提升纬度,不停地去超越,把自我本身和人类共同体带往更高层次。
为什么在自我实现之后还会有自我超越以及高峰体验?在这个所谓的高峰体验之外,还有没有更高的层次?暂时并有得到更多来自科学界的标准答案。可能的原因是这种高峰体验的样本少,记录与传播相对比较困难,或受众的接受程度暂时也没有到达这个阶段。相信在高峰体验以及之外上应该还会有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出来。在这一点上科学与宗教,其实是到达了一个交叉点,而宗教似乎走得更远。
除了在认识上的自我改造和提升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去做,去经验。在宗教上,佛教有证道,基督教倡导像天父一样去爱世人,而在人本心理学的研究上,也强调,认识带来的行为改变才能真正说明认识的坚固和提升。
早上花了一个小时整理了一下手机app和桌面。主要是将app分成必要和兴趣两个层次。必要,是指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面的物质、安全、社交的必要工具。而兴趣,是指对社会认可、自我实现和未知的探索。
当人们在前三十年完成初级阶段的积累,满足了物质、安全感以及归属感等方面的需求,在想要生活的城市生存下来,有了安身立命的房子,这个房子里面住着家人,家旁边生活着能够谈的来的朋友。这就叫必要。
而下一个人生阶段,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做出成绩,获得社会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高峰时刻的体验和对于自我超越的追求,这才叫兴趣。
从必要到兴趣,这路径并不容易,大多数人在这个答卷上称不上优等生。堪称模范生的人里面,有位叫陈天桥。某种意义上,他在30岁时完成了必要的自我实现。而如今,已经40不惑的他,开始新一阶段的探索。
写到这里,耳边忽然回响起先哲孔子的自我人生回顾:"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在七十岁以后,会怎么评论自己的一生呢?很期待。但,也许,对如今的人来说,即使到70岁,也还远不足以话人生。若如此,更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