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释义: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道,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对待,所以他没有缺点了。
导读:
智者唯恐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陷,他们寻找自己的缺陷,改正自己的缺陷,所以不会被缺陷困扰。相反,那些愚者唯恐自己的缺陷暴露出来,整天为了文过饰非而惶然若失。世人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勇敢面对自己的缺陷。
感悟:
老子在这一章谈到了人性的弱点之一:不懂装懂,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其表现是刚愎自用。在前边的章节里,老子曾提出过“自知者明”的观点,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能够认识自己才算高明。所以,我们只有真正做到自知了,才不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而孔子也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说知道自己有某方面的知识和知道自己没有某方面的知识,两者都是知识。不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子,他们都强调入要有自知之明。
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生存,都会与他人、与社会及自然界发生联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个世界中的一份子。作为整体中的个体,我们怎样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呢?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能自知之明,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并努力克服自以为是的弱点。
如果一个人不把自己定位好,制定出不适合自己的盲目的目标,这就是刚愎自用、没有自知之明。这样带给人的不是成功的幸福,而是失败的痛苦,会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
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坚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原则。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并且拥有有大格局。要明白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只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策略,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