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字瞻瞻7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百字瞻瞻7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作者: 一格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9-24 07:37 被阅读0次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 . 第七十一章》

知道而不自以为知道,最好;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就是缺点。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在老子看来,真正的悟道者,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情,也不会妄自猜测臆断。而是把已知当做未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与好奇,一直守持修习上的安然与谦和,所以老子说“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

《论语 . 为政篇》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见,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古代哲人们的看法非常相似。这既是实事求是、尊重真知的一种探究心态,又是表里如一、追求学问的一份至诚心境。

所以老子说,面对知识的态度,其实是人格修养的外在表现。圣人并非没有缺点,而是能够直面自己的缺点,既不掩饰它,也不否定它,当接纳了它的存在的时候,所谓的缺点也就成为了生命中弥足宝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诗圣杜甫在成都曾写下一首题为《客至》的小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sūn] 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诗人颠沛流离历尽沧桑,终于迎来了生活暂时的安稳,过去的种种苦难,早已伴着那鸥鸟日日嬉戏,化为了茅前舍后的潺潺春水。

面对以往的坎坷境遇,安然接纳,随之而来的是心境的转变。虽然栖居之所仍是茅屋陋舍,草花已漫过园径多时,这一日诗圣却心情大好,“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细细感知,这初开的蓬门,不也隐喻着作者长久苦闷的心扉,借由“客至”,而得以敞开吗。我想,在杜甫的内心里,该是怀有“一分面对,二分温情,三分憧憬”。

面对的是完整而真实的人生,有缺憾,有伤怀,有喜悦,有富足。温情的是历经这一切后,对自己的允许和拥抱,不喜不悲更不离不弃。憧憬的是忧思家国,安得广厦万间与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章所讨论的圣人修为,对家庭教育启迪深刻,“知不知,尚矣”强调的是内外一致的真诚,“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所言的是人格上浑然为一的接纳与整合。

在孩童生长的过程中,若二者兼修将会自然化为一份生命情怀,这情怀里,有一分面对,二分温情,三分憧憬。

相关文章

  • 百字瞻瞻7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 . 第七十一章》 知道而不自...

  • 《道德经》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也.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矣 不知不知 病也 是以圣人之不病 ...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罗老师版本: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罗老师解读: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

  • 心观《道德经》(73)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矣...

  • 《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七十一)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是以圣人不病也,是以不病。 解:知不知,尚矣。 全句为,通过对自己已知的知识的实践...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3

    第71章 知不知矣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至七十五章

    第71章 知不知矣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1

    第71章 知不知矣 第一节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不知知②,病也。 【注释】 ①知不知: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 ...

  • 感悟“知病”

    《道德经》:知病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感悟: 1.外面的世界很忙...

  • 《道德经》之学习篇‖11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学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字瞻瞻7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za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