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分享的三位老师主题比较实在,都能帮助我解决一些困惑。吴海燕老师分享的《初中寄宿制学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探讨》,吴老师从学困生的界定、形成原因、转化措施三个方面分享,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伍晓丽老师以《积极心态,助力中考》为主题,分享了中考考前教师如何营造氛围,增强自信心等,从中我也发现自己平时的很多错误用语。赵金海老师分享的是《教师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陪伴、习惯、学习、情绪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我就吴海燕老师分享的《初中寄宿制学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探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同样作为少数名族乡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的我们面临的状况与吴老师分析的情况一样,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离异家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较大,家庭的贫困偏远、交通问题、家长观念、处于城乡结合部等因素导致学生无心于学习,苗族学生更是早熟,早婚早育现象普遍……
任教的四年时间里,我基本跑遍所有的村寨,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了家长思想的局限性,对学生读书问题的不重视等。想起去年下乡家访辍学生过程中(当时早上10点左右),我亲眼见到一个现象: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孩子躺在一张由砖头木板搭建而成,铺着陈旧的棉被、加上一个破烂的毛毯的“床”上玩手机,他的母亲忙碌于喂养牲口,院里都是泥土,加上下了雨,地上都是脚印、加上放养的鸡留下的随处可见的粪便,可见家庭状况确实一般,几经交谈加上一些强制性措施后,学生愿意与我们回校。但接下来的一幕确实震惊了我:一个九年级的大男孩,在家只顾着玩手机,不会帮父母干活,甚至鞋子衣服竟等着家长找了递来,对父母呼来唤去,父母竟习以为常,甘愿为其服务。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接着找了孩子母亲谈话,最终我只能用这几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样的状况见多了后,我曾悲观地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更何况这样由多方因素决定的、又是几代人都无法改变的现状,仅凭我一己之力,实在不可逆转,因此自己也没有坚持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直到今天,在吴老师的启发下,我才明白,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都不去改变他们,那他们只能一辈子、一代又一代继续将此现状延续下去,只有自己做好了,他们才有转变的机会。在学困生的转变中,我们需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温暖、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其真诚、平等地沟通。尽管前路漫漫,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相信在这场温暖的修行中,学生会越来越好,教育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