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事儿
二京制下的西安与洛阳,两个城市的都城之争

二京制下的西安与洛阳,两个城市的都城之争

作者: 史趣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5:04 被阅读2次

在我国的四大古都里,西安与洛阳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对,二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互为都城的博弈。

长安和洛阳若论其建都的历史,却都有悠久的渊源。

二者的第一次博弈始于周代。周人起自岐山之下,传至文王时,迁都于丰,丰在今陕西户县东北;武王继起,又迁于镐,镐在今西安市西南。丰、镐之间隔丰河,东西为邻。后来,周人东迁洛邑,秦国也便接踵而起。

秦国辗转迁徙,后定都咸阳,秦之咸阳在今咸阳市东,隔着渭河与后来的长安城相对。此时的长安只是一个乡。秦之后为汉,西汉始在其地建置都城。西汉以后,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以及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和后秦,都曾经以长安为都,再后还有西魏和北周,前后合计起来,已经有七百八十余年了。

洛阳作为都城,也有相当长久的历史。周人东迁洛阳后,后来东汉、魏、晋都在这里建都。北魏时,洛阳才又建为都城。由东周至于北魏分为东西,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已有九百多年,超过了长安。

长安与洛阳的第二次交锋在隋唐两代。隋文帝杨坚基于“关陇集团”定都长安,后来隋炀帝离开了关中,让人造了一个新首都洛阳,并用一条运河把帝国连为一体。但遗憾的是,隋炀帝远离了关中,也就疏离了自己的力量源头,因此招致覆灭。至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后来唐高宗李治提升洛阳的地位,将其正式定为东都,营建洛阳宫殿,称长安和洛阳为“东西二宅”。到了武则天时期,她将洛阳定位帝国的真正首都,改称“神都”,地位超越了长安。从此她一直呆在洛阳,很少再回长安。政府机构也都转移到了洛阳。及至唐中期,统治者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综合来看,唐王朝的移都洛阳,则更看重他的交通。洛阳最大的优势,是它位于帝国的中心,四通八达,交往方便。

长安与洛阳都城的博弈是规律可循的,少数民族强盛之时和衰弱之时,一般都长安,陪洛阳;少数民族与我僵持时期,一般都洛阳,陪长安,以发展国力。

长安的优势在于地形,洛阳的优势在于交通。以长安为都城的朝代,如西汉、唐朝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辉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王朝。而洛阳,由于地处中原正中,远离边疆,以此为都城的王朝施政重点放在内地,在开疆拓土方面往往建树不大。

不得不提的是,两宋以后,西安洛阳同时开始没落。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两个城市的宿命。

相关文章

  • 二京制下的西安与洛阳,两个城市的都城之争

    在我国的四大古都里,西安与洛阳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对,二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互为都城的博弈。 长安和洛阳若论其...

  • 京都古书店溯源

    京都是日本旧时的都城,相当于中国的西安和洛阳。有趣的是京都古时候分为东西二京,右(西)京叫“长安”,左(东)京叫“...

  •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译文: 古代华夏都城有汉代的东西二京。东京洛阳,背靠着邙山,面临着...

  • 一日一练|篆书209-千字文(五)

    来自百度: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东京洛阳背靠北...

  • 《南京传》

    中国真正做过都城的城市并不多: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而南京的历史最早应该从东吴说起,在东吴之前,南京...

  • 宋朝为什么定都要在开封?

    北宋开国之后的很多年中,一直有开封和洛阳的都城之争。 很显然,相比我们前文讲到的长安、洛阳之山河四塞,拒险而守,北...

  • 4000年前的商朝为何屡次迁都?不迁都的话,商朝可能早就灭亡了

    说起古时候各朝各代的都城,很多人都会想到咸阳(今陕西洛阳)、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临安(今浙江杭...

  • 这里不仅是十三朝古都,更是吃货天堂!

    西安,古称长安,十三朝古都,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大唐文化在这儿根深蒂固,这座城市既优美又爽快,既含蓄...

  • 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

  • 古城一西安

    西安和北京,南京,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其中,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长达千年,周,秦,汉,隋,唐等13个朝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京制下的西安与洛阳,两个城市的都城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lt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