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同学的老父亲走了;晚餐时,二哥接到电话,他一位同事家里的老人也走了。听到这些事,我们总会有些伤感,因为“老”,看到岁月毫无声息地静悄悄流走,我们却无可奈何;看到生老病死一幕幕在身边重演,我们却无法抗拒。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个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使用频率颇高的“老”字吧。
“老”,《说文解字》说:“考也”。我们上一篇也讲过,甲骨文的“考”字跟“老”字在形体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个驼背人,头上有一缕稀疏头发垂下来,手里拄着拐杖行走。
有人认为“考”和“老”应该就是同一个字。"老"的本义是年岁很大的老妇人,这个意义由后来的"姥"字替代了;“老”字就延伸表达年老、衰老的意思了,如《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们的文化中,有崇尚“老”的传统。
从诗文歌赋中,能找到千百年来我们对老年人的敬重。
在遥远的《诗经》中,就有“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等句,表达出对老人的尊崇。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时,也曾提出我们熟知的那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尊老提到了国策高度。杜甫有诗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的医疗条件很有限,平均寿命不高,能活到七十岁就算是高寿了。历史长河中,还衍生出很多与“老”字有关的成语,如老当益壮、老骥伏枥、老马识途等。
"老"还是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以农耕为主的中华民族在黄河水的养育下,农耕经验非常丰富,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人们把经验丰富的老人称为"老农"、"老把式",予以尊重。把曾赋予生命并传承家业的先祖称为老祖宗,把“传道受业解惑”的师长尊称为老师。现代生活中,我们把隔壁邻居、同事长辈、业界大腕等尊称为"老张""老李"以及"王老""赵老"等。
简单一个老字,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老爸、老妈、老舅、老姐、老哥……一声“老*”无比亲切。一句“我们是老友”“我和她是老蜜”……关系顿时不同一般。这里的“老”,与岁月、年龄都没有关系,与一辈子割不断的亲情有关联,与人们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有关联。一个“老”字,温暖了人世间。
走过春生夏长,“老”步入秋收冬藏。
天增岁月人增寿,“老”拥有了沉淀与积累,如著名翻译家杨苡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老”也拥有了平静与智慧,如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生命无时无刻不在告别,无论我们如何无可奈何、无法抗拒,“老”依然“将至”。
《百岁人生》中说,“随着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身体越来越健康,将来的世界与至今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会迥然不同。”
我相信,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老”将会永远凝聚着生命的智慧,永远彰显着生命的荣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