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商隐的诗,就是我自已一个人读同一篇文本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他的诗常常有一种莫名的,要读好多遍。
“情”,人世间,是多么令人动容。亲情,友情,爱情,追忆的年华,未实现的抱负……无论是悲伤,还是激昂,欢欣,千百年,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眷恋。也正因如此动容,我们躺在“温柔乡里”时有泪眼婆娑,时有开怀大笑;也正因如此动容,我们才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已,即便生活有时会虐你千百次。生活,如此多情,人世间,还有什么比“喜怒哀乐”更美好的?爱吧,爱自已,爱尘世。感谢自己的成长,感谢自已的云淡风轻,感谢岁月给你的历练。
我自己的注解(读书,非得自己去理解才算自已读过,哪怕读不懂,再反复读,也不管是否接近作者本意)。
标题《锦瑟》,瑟,那种发出轻微有些颤抖的古弦乐器,是否在单纯的文字中就有一点凄美?锦瑟,是单纯弦乐的外观美好吗?还是有,哪怕弹奏出凄凉的音乐,作者心底里也认为他是美好的?或者对美好的东西的失去,诉说自已有些伤感的追忆?如果是伤感旧日的美好,那又会是什么?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明明只有25或16根弦的瑟怎么无端有五十弦?说出“无端”二字,那是怎样的伤感,怎样的怨怪?瑟,一般和琴合鸣,而作者的“归来己不见,锦瑟长于人”,是看见了往日妻子弹奏的“瑟“想起和妻子“琴瑟”合音的美好而对妻子无端的想念和载不动的(五十弦,复杂又哀伤至极?仔细体会)无端的凄凉?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起自已的青春年华,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一弦一柱都让人去追忆,多么美好己逝的青春年华,那是怎样的伤感?(为什么这样伤感,读时,你会追问,然后查阅资料,想去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首句由锦瑟起笔,由思引发无端之问,由问又想到了自己去追忆青春年。比兴之手法微妙中见往日真情。
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想起往事,接连几个典故,明明知道庄周梦蝶在破晓时分醒来是场空,可是依然迷恋那偏偏在飞舞的五彩斑斓的蝴蝶,一个迷字,多么眷恋,又多么美好,却更是让人伤感。望帝春心,即便国亡身死,依然要托付那杜鹃,一面哀怨,一面“春心”不改。是爱恋的佳人“锦瑟”不在?是年少的青春芳华已逝?是伟大的理想无以报效朝廷?多么复杂的内心世界,迷恋?迷茫?伤感?悲愤?执着?哀怨?载不动的“情”涌上心头。
沧海月明泪有珠,蓝田日暖玉生烟。从首句的“起兴”到第二句的“承”,第三句会是什么?藕断丝连,诗人继续推笔宕开,从个人一下子到辽阔的沧海月明,广袤的蓝田日暖,从上句的可听到此句的可见可感,典故信手拈来,沧海月明,想象一个人在这样的夜晚面朝大海,是人之寂寥?是皎月落于沧海,是明珠浴于泪波?蓝田日暖,冉冉升腾的精华,韫玉山辉,严整的对仗,无论是珠,还是玉,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辨,近又不可得,互相成就。高旷皓洁,凄寒孤寂,有泪却又“日暖”(温暖,朦胧,一丝丝的欢乐?)多么美妙的意境,多么浓烈幽微的情思,留给人无限的感慨,遐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一句拢束全篇,读懂了吗?问自己,到底是在追忆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还是青春年少的芳华?还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追逐?……有思念,有怀想,有悲愤,有伤感,有迷恋?有温暖?有朦胧?有迷茫?人生的画卷何不是在这些可见可感之中交织一起?谁,身在其中,不是”当时已惘然”?
历经坎坷,难言之痛,难言之情,生命所有的点点滴滴的感触,能分清吗?不能,所有的“情〞都交织在一起,作者在若有所失,疑惑不解之中,我们自已也是否同作者一样在重新审视自己?
情,道不明,说不白,可“此情”(包括凄凉)却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怀。
读来,人生中某个节点去回忆,那份“此情”能分开吗?青春年华,亡妻,抱负……都历历在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