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大别山连绵东行,由雄伟渐次舒缓,到了罗田便成了丘陵,出了湖北就是安徽潜山市。这是县级市,隶属安庆,天柱山风景区可能比地方更加有名。
小婿是潜山人,他讲普通话。听起来倒也清楚明白,可一入潜山地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和司机说话我都感觉云遮雾罩,徽腔俚语,方言俗话,除了个别字词,我是一句也听不明白。比如我们叫爷爷,他们叫爹爹。我们喊二爹他们叫二爷,同样的称呼,颠倒了辈分,你说能整明白那才叫怪。
潜山人是特别讲礼仪的。所以至今都是方桌加长凳,没有座椅子的习惯,也没有椅子。来了贵客,都要请在桌上就坐。这也是很有讲究的。聊天的话,进门靠右是上座,吃饭时对着大门是上座,就连桌子的面缝都含糊不得,客人进门面缝顺着大门,吃最后一顿饭要把桌子旋转90度,一看就知道客要离开了。往往有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推敲落座的次序上。陪客自然也是少不得的,有知识的,有地位的,有头面的,嫡亲好友,都是最佳的人选。生怕稍有不周,有所怠慢。
小婿姓张,潜山张姓是当地的望族。至今保留着张姓的家族遗训。以张氏祠堂为核心的张氏文化风俗园,占地十多亩,建筑几十间,前厅后院,厢房宝殿一应俱全,投资二千多万,吸纳张氏后裔数万人,成当地一景。各个村庄都有支派的小祠。一座独立的房子,供奉着支派的祖先,雕梁画栋,青烟袅袅,血脉张姓轮流支事,每年或捐或摊,收取一定费用,购买香烛火纸,春联鞭炮,整修房屋,添置祭器。大年三十所有族人都要进祠祭祖,正月初一进祠拜年,安了敬畏之心,免了奔波之苦,祈求家族平安吉祥。尊老爱幼,乡风淳朴,正是凝聚力的所在。团年之后,大人要带着自己的后辈,依次给村中长辈拜年,派发红包,每家必到;长辈也给小辈给压岁钱,互道祝福。只认族姓,不论亲疏。三十初一重复两天。猜想一年上头,聚少离多,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叙叙家常,增进感情。每遇红白大事,可谓有力出力,有车出车,倾家以帮,处处体现血浓于水的亲情。
潜山据说沿于广州的客家,所以数百年来都承袭客家的习俗,特别是人老百年之后,都要请道士超度亡灵,把灵柩置于墓地,或搭雨棚,或盖草毡,后人为其守孝三年,然后才能入土为安;荒坡野地经常会看到一些黑漆漆的棺材,那是在静候寻找祖宗根基的亡灵。一直如此也就见怪不怪,前几年进行殡葬改革,一律实行火化,这种现象得以根本治理,也让人轻松了好多。
潜山隶属安徽,晋商、徽商曾统领几个朝代的商圈。他们最大的不同是晋商读了书赚钱,徽商是赚了钱读书,所以晋商后来衰微,徽商发扬光大。潜山人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传统,老一辈特别能吃苦,特别有眼光,常年在外打工赚钱,四海奔波;孩子们勤奋读书,追求上进。光那个小村的一个湾子研究生就不下十人,年轻人都在各个省会城市买了房,安了家,成为另一道风景。长辈并不担心老无所依而束缚孩子们的手脚,其境界可见一斑。
余井镇地处大别山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界处。北纬30度附近,四季分明,这里的人冬天是不烤火的;也没有火塘和炉子之类。上至耋耄老人,下至蹒跚孩童,能动都要运动,甚至不设客厅;电视、沙发都在卧室,每人都有独立的空间;聊天粉白,无所事事的人就没了场所,一盘姜片是家家必备的零食,进出放一片在嘴里嚼一嚼,一方面驱寒,一方面防病,可谓简单有效。能劳作就不停的劳作,要休息就安静的休息,绝不拖泥带水,瞻前顾后。潜山人喝酒也很豪爽,一口一杯,两口一杯,先喝后吃,觥筹交错,一点也不含糊,想玩点花样,那是连门都没有的。这就是潜山人最特立的生活。
周国平说:“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潜山人把自己的生命和自然,和他人,和时代紧密相连,唇齿相依, 用淳朴和进取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异源同根,血脉相携,相依相伴,定成必然,时间仓促,谨记初心,相信这里有更美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