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生活中,有一个群体我们不可避免——同事。
如果说学生也是一种职业,那我们毕业之前遇到的朋友,既是同学,也是同事。毕业后,我们去到职场打拼,所遇到的,也是同事。
“同事”这一个词,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无论你是大老板,还是小员工,反正身边总有一些跟自己一同工作的工友同事,这是谁都无法摆脱的存在。
对于“同事”这个群体,有人这么概括:“这是一群因为特定环境和利益而被迫处在一起的陌生人。”
没有职场,那同事这个群体就不会存在。正是因为社会需要劳动力,劳动力集中的地方存在群体,所以这些“陌生人”就来到每个人的身边。
在你看来,同事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呢?
可以说,能够在100个同事当中找到一个好朋友,就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一离开单位,就立马跟同事断绝往来。这,其实就能说明“同事”这个群体给人的印象了。
一个人,如果退休后不愿意跟“同事工友”往来,相信他是这几类人。
02
第一类人:跟同事关系不好的人。
人老了,也都退休了,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关联了。这个时候,我们跟工友经常来往,一同去下棋游玩,也是很惬意的事儿。
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选择不跟同事工友往来,甚至直接设置了“关系障碍”呢?
有句话说得很好,所有关系的不幸,都跟互相伤害有关。
朋友的伯父老陈,一退休就跟所有的工友断绝联系。他的老伴问他,多跟工友们往来不好吗?为什么要做得那么绝呢?
老陈只说了一句话:“没有刻骨铭心的伤害,就不会有如今狠心果决的断联。”
其实,在我们工作这段时间,我们绝对会被同事伤害,甚至成为了别人上位的垫脚石。对此,又有多少人能够释怀呢?
不能释怀,就绝对不会再度交往,只会在退休的那一刻,江湖不见,不再往来。
03
第二类人:感情精准之人。
年轻的时候,身边人都跟我们说:“做人要懂得拉关系,多个朋友多条路啊!”
在这个世上,真的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吗?不见得。有些时候,堵着我们的人生之路的,就是这些所谓的朋友。
你在单位中有了一些成就,而你的同事却对你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的心理,那他除了算计你,还会做什么事儿呢?
你受到老板的赏识,而你的同事却在一旁冷言冷语,甚至找人孤立你,那你又有什么感觉呢?
你帮了这些同事一大堆的忙,没想到别人竟然忘恩负义,还得寸进尺,让你难堪,那你又能怎么办呢?
所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既然泛滥的感情没有用,那我们慢慢地就会活成“用情精准”的模样。不会让自己的感情浪费,而只会把真心“寄托”给爱我们的人。
04
第三类人:薄情且习惯独处的人。
人老了,越来越享受孤独,性子越来越薄情,这是一种历经沧桑的成熟。
对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会习惯享受孤独呢?为什么会变得愈发薄情呢?两个原因。
首先,我们见识过了什么是人心,什么是人性,那我们就会对任何人都产生“防备”的心理,从此我们将变得薄情。
其次,一群人的狂欢,还真的比不上一个人的独处。独处的我们,至少可以活得真实点。而一群人的逢场作戏,其实都是“虚情假意”。
试想,到底是虚情假意的生活比较好呢,还是真实的生活比较好呢?
说得难听一点,或许一千个同事工友,都比不过一个跟我们心心相通的知己挚友。
虚伪易求,真心难得。越是廉价的东西,越容易得到。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活得薄情一点,内心至少会特别充实。
05
第四类人:讨厌牵扯到利益的人。
人到中年,以及人到晚年,我们都需要做人生的“减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断舍离”。
断绝不必要的关系,舍弃毫无价值的事物,离开那些诸多矛盾的圈子,逐渐精简自己的人生,那才是一种智慧。
尤其是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不喜欢太复杂的关系,只喜欢简单一点的小日子,享受那纯粹淡然的退休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的同事工友突然找上你,不仅找你借钱,还找你帮忙,那你会怎么想呢?
你绝对会想,我们的关系真有那么好吗?
所有的疑惑,都是对于人心以及人性的警惕。更何况,同事之间的关系,有99%都是虚假的,会让人面临“人财两空”的风险。
对于“同事工友”这个群体,我们只需要保持一个态度就好——互相祝福,各自安好,不再打搅,余生不见。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