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罗胖的直播,罗胖说百词斩的创始人欧阳丹,听音频的时候用的是五倍速的操作。我滴个妈呀,这是什么速度?当时就震惊到了超过两倍以上,基本全是噪音,根本听不清楚。
重新理解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正常人能训练到的1.5倍到两倍就不错了。但是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现在的人输入的速度已经比原来更快了。也就是说,带宽增加了,就好比原来的移动是2G现在升级到了3G,4G,而有的人已经提前进入了5G时代。
罗胖举了个例子,现在的小孩儿在写作业的时候,看着电影当背景声,同时还跟朋友聊天儿,同时做几门课的作业。 想一想我们过去是怎么操作,把自己锁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面,都别来打扰,给我一个安静的世界。现在小孩进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了。这种速度就发生在我身边,而我原来就没有认识到。我的小表弟,今年三岁,特别爱动,前天去见他,那会儿趴着不吭声,问他你干嘛呢?他说我在想事情,等会儿回到家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说,我在想三个事情,一二三,把他看的动画片中的人物,用他理解的视角演绎出逻辑自洽的故事,很有条理的讲了出来,我当时就震惊到了。他现在三岁能干的事情,可以说是过去我十岁左右还不会干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认识不到这个问题?
我们日常习惯的语音环境,电影电视,日常电话交流语音基本上都是一倍速的,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限制了我们的认知。即便在有些产品上有倍速的功能,我也很少去用。目前唯一使用过的就是索尼出品的音频编辑软件Sound Orgnizer在进行文稿校对的时候,使用加速播放来节省时间,但从来没有进行过逆向思维。在音频学习的时候,通过加速播放来增加带宽。
罗胖在直播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现象,使用了加速功能的人回不去,就是受不了一倍速的音频了。
这个事情其实对我很有触动,因为我在得到买了不少节目,但说实话,有不少节目,其实没有完整的听完,也就是说,付费过的东西并没有完整的使用,就像你买了电影票之后并没有看。这个过程其实有一种知识浪费的感觉。得到出品的东西,有严格的品控,里面很少有废话,对用户来说都是信息增量的东西,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我原来从事品控相关的工作,但对知识产品做品控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一般认可这个概念,结合原有的经验,就知道经过品控的产品和没有经过品控的产品,长期来看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的。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内容输入,就好比在美食街看到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是肚子有限,眼睛大肚子小的那种痛苦。而通过音频倍数增加输入带宽,其实恰恰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知识生产的第三种范式
第一种范式,内行人和内行人交流,比如过去的科学系统的同行评议,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就是同行评议产生的。
第二种范式,内行人和外行人去讲,教育行业咨询行业,大抵如是。
第三种范式,内行人和根本没想进入到这行的人去讲。这个其实我最近深有体会,因为区块链的浪潮,快的速度超乎我自己的想象。进入这个行业的一百天所获得的认知总和,已经远远超过我过去几年的认知总和。随之而来很多人开始了解这个行业,聊起区块链和自己行业结合的可能性。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给不同的人去讲。而这些人其实就是根本没有想过,可能会进入到区块链行业的。如何让他们听得懂,这是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把知识讲得明白。在这个基础之上,如何让用户听得高兴,能记住他在学习时候的那种心情和情绪,创造一种独特的感受,这就是一门手艺。因为你讲的什么知识,一个月之后基本上听的人差不多就忘了,但是他们不会忘了那种感受。
而这个也是目前区块链行业,理工科人占主导,但是像李笑来老师这样受过专业训练,具备讲课手艺的人还是非常非常少的。目前我参加的活动,看过的文章中,大部分人还是以一个逻辑推理的方式再去进行叙事,这种是非常典型的理科思维,他不是像文学作家这样创造一种场景体验和心流。用罗胖的话说,就是缺少一门儿讲课的手艺。问题最关键的还不在这,而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缺少这门手艺。
好比做菜,理工科的人呢,只关心把这个菜做得营养健康,能量供应充足。至于色香味,摆盘造型,往往做的层次比较浅。
重新理解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区块链恰恰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以太坊被猫咪堵成狗 256基因可变猫咪MOAC的速度是伴随节点线性增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