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轮,学生变了,但教材还是老面孔。三年复三年,不嫌烦吗?总是做重复的工作,这不就是熟练工吗?
这样的想法,我小时候也有过。觉得老师和我的差别不过是“闻道先后,术业专攻”而已。
时至今日,才发现,课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教书人,与时俱进,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时时出新。
问题一:三年前的你和三年后的你,还是一样的吗?
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磨练,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岁月流逝的同时,带走了青春和激情,留下对生活的思考和思想的沉淀。
同一本《平凡的世界》,最初看到激荡人心的爱情,现在看到对家庭不离不弃的责任、担当,对事业的坚韧追求。再三年呢?常翻经典,总有新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快乐的是什么,就是获得知识的快乐,知识能应用到实践的快乐,思想提高,还能不断契合的快乐。
年复一年,人生有限,学海无边,乘浮浮于海,赏浮光掠影,品人生百态。
问题二:课本是一把钥匙,是用它锁上心灵的大门,还是打开知识的殿堂?
课本里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是经典作品,遗憾的是,由于篇幅所限,往往是节选。
讲完一篇,就此打住。还是讲完一篇,再去找找“他山之石”,再来攻玉?
想读书,不知读什么书的老师;想打开视野,不读某一类书的老师。课本就能解决这些难题。
看了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接下来就可以去看《三体》,阿西莫夫的《基地》。场面宏阔,思想深邃,由地球到银河系,由人类到机器人。天上人间,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原来人类在地球可不是安全无虞。原来人类对科学的探索需要安全边际。还有其他的可能吗?再去找书,一探究竟。
问题三:怎样教才能“众乐乐”?
课上完了,任务完成了,老师很happy。但学生一个个拜别周公,大梦初醒的样子,老师的快乐也大打折扣。
总抱怨学生懒惰,没有激情,不如自己调整心态找到方法。
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一本正经行不通,插科打诨可试行;
单打独斗太疲惫,分组交流有热情;
有人上课爱发蔫,鼓励调动正面捧;
还有一点最重要,提升教师基本功。
人生苦短,人生琐碎,人生有时也无趣。就是得在短暂中找到生命的厚重和力度,找到琐碎中的价值和意义,找到无趣中的新鲜和不凡。
这样,才能坚持着走下去。
教材还是老样子,用探寻的眼光,用思考的头脑去读,它就会焕发光彩,邀你共享奇幻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