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扎实上好每一课 - 草稿

扎实上好每一课 - 草稿

作者: 剪断的瀑布 | 来源:发表于2019-10-01 12:07 被阅读0次

            假期里,我认真地学习了《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这本书。窦桂梅老师用她扎实的学识、精巧的设计、充沛的感情展现了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语文课。在她的课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语文课,不是简单地认几个字,写几个词,说几句话,写几篇文章。真正的好课是能在你的心底埋下希望的种子,在你的心湖荡起一片涟漪,在你的心田开出美丽的花朵。我很喜欢窦老师的这句话:“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以语文教人的。”我也会以此来自勉。

            《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这本书,按照主题教学的四种不同实践样态:单篇经典主题教学、群文主题教学、整本书主题教学、主题实践活动,精选了12节具有代表性的课例。从中,我们可以充分地领悟到“主题教学”的核心理念:儿童立场、整合思维、语文立人。

            我以单篇经典主题教学中的《清平乐·村居》为例,来简单谈谈自己的所思所获。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它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诗词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比较专业的学问水平和能力素养。窦老师的这一节课,让我对诗词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首词的主题是:安居乐业。教学步骤是: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以意格为髓,品味词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下这首清新可爱的词。

            一、引入《清平乐·村居》

          (一)解题

            先出示“居”这个字,通过“居”的字形演变,理解“居”的意思。居:半包围结构,人在房子里居住。“有居住的地方就有了家。有了家,心就安了。”家坐落在“村”里,会是什么样?从而引出“村居”,并请同学们说说看到题目,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幅农村田园生活的场景,有小河、村庄、鸡鸭,还有人们在田间劳动。通过这幅画面,又不禁令人联想到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窦老师又通过几句话,让同学们感受“吴侬软语”的细腻、柔软、妩媚。在村居里生活,说着吴音,多么美好,进而引出题目《清平乐·村居》。

            从“居”到“村居”再到“清平乐·村居”,在解读题目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汉字的意思,又初步感受到了词中的意蕴。字词的理解是那么的自然和顺畅,反观自己的教学,刻板教条。我在教学中,是板书题目,齐读,讲解汉字,和古诗对比,所有的内容都是讲出来的。而窦老师的引入活泼有趣,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了解词牌

            诗和词进行对比,了解词:发端与隋唐,大兴于宋朝,按照一定的词牌来安排句子的多少,还可以配乐演唱。词牌名:清平乐。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意境。配乐,浏览词,在音乐中感受词牌的特点。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这不同的两首词,来体会“清平乐”的特点:轻松幽静,温馨舒缓,不同于“破阵子”的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同是写村居,辛弃疾的是词,高鼎的是诗。说说诗和词有什么不同。”这句过渡语看似简单,既引导学生回顾诗的特点,又巧妙地引出词,并揭示二者的不同之处。我在教学中需要更熟练地运用过渡语,将各个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加深对“清平乐”的理解。

            二、学习《清平乐·村居》

            (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以声律为窍,即用吟诵表达出古诗词的平仄与节奏。请同学朗读词,自己评价。对“翁媪”、“剥”、“蓬”的读音进行强调。窦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上、下阙之间要有停顿。在此基础上,再读词。引导学生击掌,读上阙;脚踏节奏,读下阙。通过“手舞足蹈”的表演,体会词的韵律。

            用“吟”来找准声律。在吟诵中做到平声音拖长,仄声音短促。根据平仄的长短、高低,吟出属于自己的腔调来。教师吟诵,学生练习吟诵,听吟诵的音频,体会节奏,再次吟诵。

            (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

          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茅檐低小,白发翁媪,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每一句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场景。窦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小溪”这一处景物,溪上、溪东、溪头,用一条小溪将刚才的一幅幅散图完整地连接起来。“这小溪,平添了江南村居特有的灵性和生命的颤动。”让学生伴随小溪的潺潺之声,再次吟诵词。想象词人所处的位置,感受词人的心情:开心、快乐。再次吟诵,用一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美、爽、妙”。用这首词里的字来形容:“醉”。如此美的村居,完全陶醉在其中了。

            (三)以意格为髓,品味词境

            “不断推敲、品味诗词的用字,才能理解诗词的精髓。”体会“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句词。让学生联系全词,大胆想象翁媪之间的对话。翁媪互相夸赞,相亲相爱。赞叹儿子,幸福美满。通过想象,感受这温馨的气氛,感受这和美的一家子。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重点体会这两句词。通过“卧”和“趴”“躺”的对比,体会“卧”的用法。“卧”动态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小儿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卧”还有静态的意思,通过这个“卧”,看到了小儿在剥莲蓬时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无赖”和今天的意思不同,是自由自在,天真可爱。小儿的“无赖”,让翁媪喜爱。小儿之所以能够开心快乐,是因为父母和睦、哥哥勤劳。这里的“喜”,不仅仅是父母的心情,也是全家人的心情。小儿的自在,也让词人羡慕不已。他希望战火能够平息,每个孩子都能像小儿一样,过上这无忧无虑、悠闲自得的生活。

            窦老师再次点出“卧”的用法,不仅让我们理解了意思,体会了妙处,还带来这么多联想,引发更多的感慨,让我们都“醉在其中”,可谓是“一字千金”。

            三、升华《清平乐·村居》

            “白发谁家翁媪?”理解这句词。和同学用口语交际的形式,来揭示“村居”主旨。

            一家人住在低小的茅草屋,为什么还这么快乐?这么欢喜?因为没有战乱,过的是和谐的生活。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相处,比什么都幸福。“茅屋人看小,我居殊觉宽。”这家人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很乐观。这里的村居让我们感觉到安全、安心、安逸。如果把“村居”的“村”换一个字,是怎样的居?是闲居、乐居、安居。安居就能乐业。再读《破阵子》,词人虽然也居住在老家,但心情不好,充满危机感,不忘北方战场,居安思危。他希望的不仅仅是这一家五口的快乐,也希望自己、别人、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安居乐业。词人由小家想到大家,由家乡想到国家。《村居》中描绘的闲适安逸的生活,是作者所向往的,也是我们千百年来所追求的。“醉在村居”,让同学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次吟诵词,最后配乐演唱词。

            这首词,在窦老师的课堂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也让我受益匪浅。诗词教学,不是简单地会读会背就可以了,也不是逐字逐句翻译破坏诗歌的美感。通过吟诵,体会诗词的韵律美;通过物象,感受诗词的画面美;通过推敲、品味,理解诗词的意境美。在窦老师的课上,不是仅能学会这一首词,而是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中,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意蕴,是丰富多彩的,是生意盎然的。吟诵,理解,再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受词的魅力。

            《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这本书,每一个课例都值得深入研究和细致学习。见识过真正的好课,真正的语文教学,才越发惭愧,越发地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调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扎实上好每一堂课,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学会语文,体会到语文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扎实上好每一课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uk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