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组织战略确定以后,战略调整会受到领导者哪些状态的影响?
在不确定被无限放大的情况下,战略的周期性调整应被视为常态。对于领导者来讲,能否适时对战略做出修正,对资源给予重组,对投入予以止损,成为一种考验。
那么,对于领导者来讲,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呢?
今天读到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章珏先生撰写的《大国战略透支研究》一文,他在文章中围绕大国战略制订与执行,对领导者可能的心理偏好进行了剖析,对企业领导者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01沉没成本的考验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过的,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时间、资本、资源 、精力等等。
企业在前期投入很多资源,进行了产品的规划、设计、研发,但在进程中发现,市场上优于自身的产品已经出现,或者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产品或服务不能够完全满足。那么,究竟应该继续投入还是立即止损。
公司业务转型期,付出很多精力和财力,对老员工进行培养,但他们的工作状态却远远达不到预期水准,是继续给他们时间学习、成长,还是痛下决心马上付出额外代价找到合适的人?
对于领导者来讲,止损还是继续投入,是一个决策挑战。
如果止损,不仅意味着之前投入的资源,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所有投入都将成为沉没成本,最终化为泡沫。如果继续投入,那么很可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决策过程。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决策者,都会对沉没成本有所不舍,他们会选择继续原来的投入,并期望在未来获取成功。遗憾的是,这一决策将导致更大损失,最终的结果,是负利润越拉越高,最终陷入透支的境地。
02坚持到底的信念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领导者们总会传递这样的信念:坚持就是胜利!
领导者乐观地相信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目标一定可以达成。
为了让组织内部有统一的声音,他们倾向于忽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讯息,对质疑的观点进行高度管控。随着团队内部信息自由度的降低,意志逐渐统一,影响战略发展的关键信号开始被大家忽略。越是无条件信赖决策者,组织在战略错误的方向上可能走的越远,错失战略调整的机会。直到大事发生,大家才会有所觉察。
领导者需要理解的是,坚持到底固然重要。但对于战略实现来讲,积极听取不同讯息与观点,对于完善战略实施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3维持威望的预期
在会议中,我经常观察到最高决策者,会执着于他本人对问题的判断,他会要求团队依照他的逻辑行事。
当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时,领导者会表现出高压、说教、展现信息优势、蔑视和攻击的态势。最后,参会者会发现,他们很难分清究竟是领导者的决策有问题,还是不同意见者的视野和格局不够。很多重要决策,会在领导者自身威望和职位权威的双重裹挟下得以通过。
可怕的是,很多时候领导者即使发现过去的决策存在问题,也很少会主动发起“撤回”或“调整”。因为一旦选择撤回,就意味着承认之前的决策和行动是错误的,这无疑是对领导者威望和信誉的一种损害。
对于大部分领导来讲,威望的动摇会面临着可怕的后果。这意味着权威可以被挑战、追随者的动摇和支持者的离开,也可能招致对手更多的质疑和攻击。领导者会极力规避这样的情境出现。于是,利用职权影响力,强行通过自己的观点,就成为了常态。
总的来说,领导者需要理解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依据市场变化对目标进行修订、对资源进行重组,是一种常态。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否不受“沉没成本损失、盲目坚持到底、担心声誉损失”的心理影响,有足够大的胸怀及时做出正确决策。调整战略、及时止损、修正战略目标、重新配置资源。这些动作不仅说明决策者处于一种成熟的心理状态,也意味着组织运转的高效与流畅。(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