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期21天阅读营-D20《我们仨》

第三期21天阅读营-D20《我们仨》

作者: 起舞卡罗尔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23:56 被阅读0次

Day20/21 28 - xiyao - IT市场

【今日读书】三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今日读书时间】50分钟

【阅读总结】

钱先生和杨先生俩人,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这是他们的乐趣。

1978年女儿钱瑷考取了留学英国的奖学金,去了一年又一年,夫妻俩人忍受着离别的滋味。那段时期,俩人又分别随代表团出国访问几次,每次他俩分离,钱先生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女儿回家后,而杨先生正逢出国时,父女俩同在家,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瑷的评语,这种琐碎的事,他们仨称为“石子”,每每出门在外,回家后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拿出来观赏玩弄。三人彼此只愿相守,不愿再出国。即便女儿在国内出差,在杨先生看来也是牵心挂肠的离别。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像是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顿下来的家。夫妻俩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游玩发现新奇事物)。

有时,父女俩会联邦跟杨先生造反,故意在她外出时不铺床,或损她笨;有时,母女俩也会联邦嘲笑钱先生是色盲,种种笨拙;有时,又换成夫妻俩联邦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夫妻俩对女儿实在很佩服,父亲评价女儿钱瑷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女儿在大会上发言,感说自己的话。刚做助教时,参与了《英汉小词典》的编著,当了代表去开了一个全国性语言学大会,在会上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被大学者等老先生赏识和喜欢。

钱瑷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是审稿方面的福尔摩斯,能很灵敏地嗅出是否有抄袭的痕迹,翻书和父亲一样快。她亦是1987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TEFL的负责人,在当时外国专家是权威的普遍情况下,由她来指示外国专家该怎么教学,后被外国专家所信服,说“Yuan, you worked me hard”。 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都是她评定的。

夫妻俩看着女儿在成长且有成就,心上得意,却暗暗心疼她的每天超负荷的工作,而她也无法接受自己不认真。

杨先生说钱瑷是她生平杰作,钱先生认为“可造之材”,爷爷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钱先生的小说改成电视剧之后一下子变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远道而来要一睹他的风采,他不愿抛头露面,杨先生只好守住们为他挡客。他每天收到大量的陌生人来信,但他每天第一件事是写回信“还债”,他下笔快,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的答谢。然而债总是还不清,今天还了,明天又欠,这些信也引起了意外的麻烦,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忧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净!”

全文末尾,杨先生写到,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他们一生坎坷,到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钱先生于1994年夏住进医院,杨先生每天送饭送菜送汤去看他。钱瑷于1995年冬住进医院,杨先生每晚和她通话,每周去看望她。三人分居三处,杨先生是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1997年早春,钱瑷去世。1998年岁末,钱先生去世。从此他们仨就此失散,只剩下杨先生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

【今日金句】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期21天阅读营-D20《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vc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