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刚读书会-讲书
讲书 第90期 卸下人格演绎真实的自己《解脱之道》

讲书 第90期 卸下人格演绎真实的自己《解脱之道》

作者: 喜刚读书会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19:13 被阅读1次

    90

    什么是解脱?

    人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这个人就是解脱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解脱状态。

    本文约6000字,预计阅读时间 15 分钟。点击“阅读原文”或下载“喜刚读书会APP” 观看视频。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我们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促成解脱。什么样的要素能使你解脱—刹那即逝的精微觉知?解脱有七个主要的元素:

    能量。能量可以帮助你转化人格及其模式,能量是勇气和精力,他们可以支撑你去寻找一切,完成一切。

    决心。缺少了决心,能量就会失去意义。

    轻松感。一份欣喜的感觉,觉得自己在任何事物中都会有收获。

    仁慈。这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一种品质,可怜自己,可怜他人你将用不纠结。

    内心的祥和。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而不是永远都在活动和思考,我们也需要休息,也需要充电。

    融入。完全融入于你正在做的事,不论那是什么,活在当下。

    觉醒。用最朴实的眼光看待你身边的一切,亦即在你的经验之中觉醒的一份能力。

    所有的要素最后会结合成客观意识,这份客观意识正是对治人格执著倾向的必要条件。

    客观意识:也称为钻石意识,能够使我们从人格的执著倾向之中解脱出来。

    钻石意识是一种全观意识,它不像人格只集中在某个焦点。

    客观则意味着:

    你必须认清你的人格所扮演的角色,凭着这份客观意识才能觉知到解脱境界。

    你必须有觉有知才能认出解脱境界,才能融入于其中而不紧抓着它不放。

    解脱是人格变得自由的那个当下,人格终于放下了它的执著而允许自己放松下来。达到真正的觉醒,觉醒的感觉,如同甘露一样甜美。

    而本体很清楚你的自我形象并不是你,除非你真的体认到这一点,否则你一定会继续从自我形象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解决这个心理议题最终的了知便是源于本体,它不可能在情绪次元得到解决,因为在那个层次上,拼图的某一片不见了,而这一片就是本体。

    有人问佛陀什么是悟道经验中最重要的事,佛陀回答说:“无有疑惑的了知”。

    无有疑惑的了知

    有些人会很诚实的表达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不过大部分的人都会掩饰心中真正的想法。他们会说他们想要的是对本体的认识或是更了解自己,这样就能运用那份理解来找到快乐。

    然而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或内在发展到底是什么?其实他们真正想要的只是改善自己,得到母亲的爱或父亲的赞许,或是得到某个人的青睐之后坠入爱河。你会发现他们基本的动机还是想去除痛苦—不被爱的痛苦、得不到赞许的痛苦或是孤独的痛苦。

    痛苦和不幸主要是源自于无明。你不知道情绪的本质、内在驱力或心智的运作是怎么一回事,你对自己行为的动机缺乏真正的认识。

    了解无有疑惑的了知,能解决一个人的痛苦。我们跳脱这进退两难之局的关键就在于无有疑惑这几个字。

    无有疑惑虽无关于前景,但又突出前景。

    无有疑惑不是你心中的一种想法或是你想要达到的一种状态,而是你存在的真相。

    无有疑惑意味着那份理解已经深入到你的精髓,它已经成为你的感觉、你思维的方式、你跟人互动模式的一部分了。

    当你允许你的人格被本体揭穿时就会带有无有疑惑的了知。

    随着时间的进展,这份开放和容许的态度会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会逐渐获得一种整体的了解,你会认清事件和感觉之间的关系,事情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有时你能感受到爱,有时却不能。

    这不仅仅是一种头脑的认知,它会变成你存在和行为的一部分。你不再认同你的人格,你可以开放地了解你的感觉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们带来的到底是快乐或痛苦。

    你会了解你的本体具有一种可以转化人格的智慧,它是跟你的人格分开的,它能够释放你心中的障碍,使你产生更深的理解,而这就是无有疑惑的了知。

    内心世界经历的几个阶段

    首先是人格对本体一无所知。

    然后你会开始看见人格的模式,就是你的思维逻辑,你的情绪方向,而且能脱离这些模式发现本体。第二个阶段的进展能够让本体在人格上做工并且转化它。

    最后出现的才是人格的彻底转化—无有疑惑的了知。即使本体并没有清楚地示现出来,在这个阶段里,人格仍然没有任何固着的模式,它和本体是没有分别的。这样的心灵便已彻底转化了。

    我们确实需要发现本体、确立本体所有的面向和得到解脱,但这并不是为了使人格变得更好,真正的重点是人格终于认清自己已经破产了,原来它的存在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所说的这些观点,主要是在探讨我们和内在工作及本体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

    本体是不会消失的,它会一直伴随着你,你就是你,但是你不能过度关注这件事。任何的关注都是源自于人格,即使你关注的是本体

    我可以用很简单的几句话来说明这件事:“缺少本体的人格就是苦难,执著于本体的人格则是灾难。人格可以变成本体的透明工具。一旦认清自己的本质就是本体—一种珍贵无比的存在,而这份认识已经统合到变成了你的第二本质,那时转化就真正发生了。”

    这才是无有疑惑的了知。

    你无法体认到执著本身,因为你一直专注在你所执著的对象身上,心里想的尽是你所执著的人、事物或经验。你以为你想得到某个东西,其实你真正得到的只是对它的执著罢了。如果你能直接体认到执著,并且觉知到那份感受,你就会停止对它的迷恋。

    单纯地觉察而不停顿,就能带来对终极解脱的了知。

    当你真实的身份、个人性的本质全都消解掉之后,本体所有的面向就会出现,而又没有一个人在那里经验它,它只是单纯地存在着。

    我是谁?

    内在工作的过程就是在探索你自己的身份,探索每一个层次的身份以及你对它的执著最有力的工具便是问自己:‘我是谁?’。

    执著最有力的工具便是问自己:‘我是谁?’,持续不断地问下去。

    当‘我是谁’被提出来之后,就要参究一番,然后继续问‘我是谁’,直到那个会问问题的自我消失为止。

    了解心中的真相是什么,若是能即时觉察当下的真相,不论那真相是什么,而同时又没有任何渴望或不渴望的反应,那么空寂就会出现。

    心的本质就是空寂,亦即原初的、祥和的意识,而这份了解不是一种形而上的嗜好。缺乏这份了解,人类不可能自由,经验也不可能得到解脱。

    心必须被彻底了解,人类才能得到自由、解脱及安详。而且我认为只有一种方法能帮我们达到真正的终极解脱,这个方法就是单纯的理解、了知或觉察。

    然而每当你发现自己在认同某一部分而排斥另一部分,你就已经落入了自我或人格的局限中。拒绝自己某部分的经验,是不可能获得解脱的。企图得到快乐,就是一种不快乐的态度,因为期望和排斥正是不幸的根源。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如果渴望快乐和解脱就无法拥有它们,那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要得到快乐和解脱啊!

    请你检视当下这一刻的经验。当下这一刻,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事?你看到了什么?你会发现,一方面你看到了心中所发生的事,另一方面你并不想接受那个正在发生的事儿,对不对?这是你所经验的每一个当下之中,最明显与最根本的真相。

    不论你想要的是什么,你都是在跟自己作对。

    只要你所渴望的那个东西不是眼前的真相,你的心中就会出现争战和分裂。如果你产生了排斥的态度,那么这种态度只会令你心中的冲突更严重,你越早发现一切无望,对你越是有利,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接纳眼前的真相,你只能无条件地觉察眼前的真相,这便是本体或实相的一种根本态度,它绝不是源自于人格。

    存在的只有纯粹的、没有任何动机的对真相的爱。如果你爱的是真相本身,它就会使你解脱。而所有的情绪都是奠基于对眼前真相的排斥,如果你还是排斥,那么就排斥它吧!如果你接受真相,那么就接受它吧!当我说接纳眼前的真相时,我指的并不是接纳你的无意识。接纳真相意味着彻底而完整地觉察眼前的真相。如果你对真相不知不觉,就是在排斥它。

    你可以看着排斥的活动而不制止它,就能不参与排斥的活动。

    越是看得清楚,越是能不参与,这么做会让某个东西有空间可以冒出来。久而久之,你会越来越不认同、越来越不参与排斥的活动,然后接纳的能力就出现了。

    接纳意味着不排斥

    停止排斥则意味着人格没有在造作什么,它在那一刻是不活动的。

    接纳指的不是人格在接纳,接纳意味着本体已经示现出来了。你无法造作出接纳的态度,但是可以通过对排斥的洞察来允许自己接纳。

    接纳是一种力量,但接纳不是一种赞同,而是一种治疗力量,也是内在自发的补充及释放作用,一种不带有排斥的净化作用。如果我们能允许自己接纳每个当下的经验,我们就不会像婴儿时期那么排斥自己的痛苦了。

    只要你能接纳真相,解放和自由就会随之而至,觉察和理解能够带给我们这份发展,因为当你认清排斥作用时,你会开始感受到那份痛苦,并且能觉察到你一贯的生活方式是无效的,它只会制造苦恼。

    一旦能毫无疑问地信任我们这个有机体和我们自己,快乐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但它并不是一种刻意制造出的信心,只要能彻底接纳,信心就会出现在我们的内心。

    而我们的内在工作就是要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以及警觉自己的感受、态度和思想。观察一下你对当下的情况抱持着什么态度,这一刻你的内心产生了什么活动?产生了什么评语?你对内境和外境有什么反应?

    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处境根本就是个进退两难之局。

    我们都渴望快乐,因而我们才渴望改变,现在我们必须自问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让我用一个推论来检视一下这个问题。

    假设你有一辆车,而你对车一点都不懂。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而现在你正开着这辆车,突然车子出现了一些噪音,‘糟了!我必须修理它’。于是你自己着手开始试图修好,可是你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噪音,就算你知道原因,可是你也不知道这噪音跟整部车的关系是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能改变?

    我们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功夫,就像修理这部车一样。只要事情一出错,你首先就会批判它,然后又想着试着去修正它,你完全不明白,那么你该怎么办?

    把它开到修车厂换个火星塞、换上新的引擎或是更好的汽油?

    你的这辆大众‘兔子’让你开的不顺手,后来有人建议你换一辆宝马,于是你换了一辆宝马。但是,过了一阵子,感觉上它又不对劲了,于是你又开始对这辆车不满意了。或许你还可以再换另一辆车。

    但假设整个问题并不能靠换车来解决呢?

    也许你所追求的感觉并不是车子能带给你的?

    或许你改开飞机就可以得到你所谓的快乐?

    你需要改变并不是去修车或是换车,而是改开飞机。也许你真正渴望的是开飞机,可是你却认为自己需要开宝马。

    而事实上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突变,一种观念上的彻底改变。

    我们要澄清一个几乎人人都有的误解,它深埋在我们思维方式的根源里。它是对我们生命某一部分的误解而我们会发现我们对自己这一部分的认知,正好跟真相相反。

    意志力的品质

    我们能不能安住在这份不满足感之上,并且彻底地去感觉它,而不试图改变它?这便是你当下的真相,因此你只能学着与它共处。这才是真正的意志力,这跟企图操纵眼前的虚假意志力是截然不同的。

    认清当下能释放我们心中虚假的情绪。

    一旦心甘情愿地安住在当下这一刻,我们就可以看到眼前真正发生的事儿。因此真正的意志力在运作时,会加强我们对当下情况的觉察,会让我们拥有更彻底、更完整的观察。

    我们必须拥有这份完整的观察,才能理解眼前发生的事这就是一种自动调节作用,一种情绪上的释放。

    当真正的意志力开始运作,你就会体认到自信和信赖感。

    我们就能够做自己,我们如何能‘无我’而又能做自己呢?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二是做自己。

    做自己意味着你必须提出问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不想听别人的解释和说辞,我要亲自去弄明白这件事。我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探索来解开我的疑惑。如果无法亲自体悟这件事,那么不论老师怎么说也没用。’

    越是能探索和思考的人,就越能做自己。

    做自己意味着不受制于他人,不受制于外境,不变成过去历史的延伸,不论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做你自己,意味着做一名富有原创性的人。

    我们内心最深的渴望就是既能做自己又能解脱。

    克里希那所言:我不想变成糖,我想尝一尝糖的滋味。’

    做自己指的就是存在,我们必须从人格中解脱出来。我并不是说人格不好,而是它不真实,你信以为真的人格并不是真正的你,它只是企图扮演真正的你。我们来到地球接受启蒙就是为了发现那个真实的东西而不是退回到以前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书 第90期 卸下人格演绎真实的自己《解脱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xs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