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海经》之古草木(十一)

《山海经》之古草木(十一)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1-12-03 21:34 被阅读0次

昨天发现有器酸遗漏,才发觉中间有一段貌似空过去了。查遗补缺,《北次三经》: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咸山的水泽中出产一种叫器酸的东西,是产于静水中的一种酸性食物,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能防治人的麻风病。不知道这东西归属于植物不?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藇(zhū yù),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

景山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这里的藷藇即薯蓣(yù),郭璞注曰,"根似羊蹏,可食。" 郝懿行笺疏:"即今之山药也。"薯蓣在唐代,因唐代宗名预,避上者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后沿用至今。别名挺多,又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玉延、山芋等等。

在我国分布极广,块茎为常用中药"怀山药"。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入药能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及无名肿毒等。景山据考证就在山西运城解县,由此可见山西自古就盛产山药了。

景山上还有很多秦椒,椒有三种,一种木本的花椒,一种藤本的胡椒,一种是菜蔬的辣椒。李时珍曰∶“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今处处可种,最易蕃衍。其叶对生,尖而有刺。四 月生细花。”

这里应该是指的花椒,枝干有针刺,叶子坚而滑泽,果实红色,种子黑色,可调味。现在常说的秦椒,是辣椒中的佳品,有"椒中之王"的美称。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其草多芍药、芎藭(xiōng qióng)。

向北数百里的绣山,山上有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栒树,而草以芍药、芎藭最多。

栒,落叶灌木,叶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红色,供观赏。可以作为策与杖,策是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杖就是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也泛指擀面杖、禅杖等棍棒类。

前文的“椐”也可做拐杖。想必绣山的气候与土质适合形成密实的纹路与肿节的生成。

芎藭,也作芎䓖,多年生草本,叶似芹,秋开白花,有香气。根茎皆可入药或谓嫩苗未结根时名曰蘼芜,既结根后乃名芎藭。以产于四川者为佳,故又名川芎。《西次三经》号山亦多此物。


芎䓖

相关文章

  • 《山海经》之古草木(十一)

    昨天发现有器酸遗漏,才发觉中间有一段貌似空过去了。查遗补缺,《北次三经》: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

  • 《山海经》之古草木(二十一)

    中次九山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艹术。 中央第九列山系岷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女几山,山上...

  • 《山海经》之古草木(一)

    随手翻书,翻到《山海经》的图文版,看到一棵酸枣树,正说到第五卷《中山经》中的一段,“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

  • 《山海经》之古草木(三)

    西山经中草木就开始多了,不象南山多无草木。 《西次一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 《山海经》之古草木(七)

    《西次三经》中草木不多,但都颇有神奇之处。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yáo)之泽,西...

  • 《山海经》之古草木(八)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楮,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西次四经中的首座山叫做阴山,阴山上有茂密...

  • 《山海经》之古草木(九)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虈、芎䓖。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在向北过诸次山的号山上生...

  • 《山海经》之古草木(五)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 羭次山往西的时山一带是没有花草树木的。但再向西的...

  • 《山海经》之古草木(二)

    《南次一经》中“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

  • 《山海经》之古草木(四)

    延续上文《西次一经》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鳢鱼,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之古草木(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ym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