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做运营的朋友们交流的比较多,两周前做了一次知乎live,一周前在北京举办了签书会活动,三天前去百度做了一次300人规模的分享。
除此之外,也习惯每天在小密圈里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碎片心得,回复大家的话题,一群运营人在一起还挺有趣的,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最近发现圈里有一类问题很有代表性,那就是很多人和自己的老板相处的不好,比如这三个问题:
1.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如果你的直属领导(创始人之一)没有目标管理意识,走偏了怎么办 ?
2.如果他偏爱越级管理,越过自己直接分派任务给自己下属,还爱时不时找某些下属谈心,怎么办?
3.公司要开4月总结会,其中一个议题是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和管理,怎样把这些委婉讲出又顾及到他的感受,求指教?
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小密圈里几位朋友的回答:
@韩叙(也就是我的回答):
一.员工和老板的观点为什么会不同
首先,需要用怀疑的态度去面对你说领导「走偏」这样的结论,本质上是你俩观点不同,只是还不知道谁对谁错。
简单的说,如果员工和老板的观点不同,并且没办法证明员工是正确的,那我宁愿相信老板,有以下几个原因:
1.老板一般是更出色的那一方
在大多数情况下,老板要比员工出色,否则为什么你是员工,ta是老板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双方对一个问题的观点是不同的,你会选择支持谁呢?
假设全世界的人都不确定谁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大家会宁愿相信那位更权威、更有经验、能力更强的老板,这样错的概率会小一些。
2.老板决策的出发点和员工不同
老板考虑的是公司的发展方向、股东利益、团队管理、针对竞争对手的应对措施等等。在这个层面的基础上,老板做出了自己的决策。
而员工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观点来源于对产品或运营的理解、用户的反馈、对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的回馈等等。
比如,员工认为老板某个指示会伤害用户的体验,太low或者太功利的,但是员工可能不知道,如果不这么做,公司会死掉。让你去选择用户体验和公司的生死存亡,你会选择哪个?肯定是公司生存最重要,其次才是用户体验。
3.老板和员工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
说白了,公司是花钱雇佣员工,买了员工的时间和劳动力。老板是公司利益的代表,肯定会尽力去榨干员工的能量,让员工尽可能多的为公司做贡献。
在这个本质下,企业文化、团队管理、员工成长等等,其实都是「榨干员工」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而员工的利益在于自己,有更好的经济收益、个人成长、人脉扩充、业内口碑等等。当然公司发展的越好,员工是越开心的,因为这样对自己也更有利。
既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业务观点不同也是正常了。
4.老板和员工获得的信息量是不同的
因为老板接触的人和信息源和员工是不同的,所以获得的信息量也不同,因此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这点是很容易理解的。
很多大公司的领导对下属的管理,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靠能力、胸怀和视野,而是靠信息量的不对称。领导不会把ta知道的所有信息都传递给下属,而是会过滤一手,有选择性的传递,有的人甚至很少去向下传递。
员工没有信息量,就没有决策的足够依据,没办法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视野,从而造成与领导的差距。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下次你顶替你领导去开一次会,你就知道他们那个层面的人都在聊什么,都有什么信息,回来你一样也可以和小伙伴们吹牛逼。
二.老板越级管理该怎么办
首先,越级管理肯定是不对,至少说是不合适的。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种的他觉得这样无所谓,自己就是这个风格,创业团队里这样霸道的创始人还是挺多的;第二种就是他不信任你,即使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展,还是会这么做。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可以和他沟通,比如你说你在和下属沟通时发现他们会觉得很困惑,因为自己的上级和老板安排的任务方向或重点不太一样,甚至有点冲突,你详细了解之后才发现你的上级是有越级安排。和上级表达一下说,能否有什么工作安排,先跟你说,可以你可以更好的去执行。
但我觉得你不要在开会这样的场合公开说,这不太合适,应该私下去沟通。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会麻烦一些,因为他这是明知故犯,只能是去解决具体问题了,知道他为什么不信任你,怎么才能解决,是不是阶段性的做出一些成绩来更好。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信任这种事,是最难处理的。
以下是几位小密圈圈友的回答,可以看看不同的观点。
@衍行 的回答:
要是我,会先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跟领导沟通不够,没有做到沟通透彻,包括越级指挥的事情,也是可以沟通的。如果确认自己已经充分沟通了,看看领导的越级指挥是否高明,高明就学习心态,争取以后不要领导越级指挥了。还不行你也越级反馈给更上一层领导,这是OK的,毕竟已经跟直接领导沟通过还没有解决,是可以越级找更高领导的。
如果觉得领导的风格不合适自己,无法沟通解决,就用脚投票呗,入因公司、离因领导。
@惑惑 的回答:
看看这位创始人是只越过你和你的下属谈心,还是对每个部门都是这种做法(我以前公司总经理就是这样)。
再看看,他是不是有某方面工作偏好,比如偏好技术,偏好运营,偏好产品,继而特别“关注甚至特别关注”某一块,创始人不一定都懂得如何管理。
@hello .迷人女士 的回答:
作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我从创始人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和各级下属交流,了解公司各个层面,这是创始人全面掌握公司真实情况正确的做法;
2.分层级安排工作,取决于部门负责人的能力,和对部门负责人的信任,实践中这样情况经常发生,这也提醒部门负责人要反省自己;
3.我讲一个例子,进一步做个说明:创业初期我们急需运营人员,这时有一位非常聪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研究生进入了我们的团队。由于缺乏经验,做出的方案纸上谈兵,没有实操性,另外他要求其他人不得染指他的领域,在试用20天后我们即终止了这位同学的工作,从这个案例应该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
价值观一致这是一支走向成功的团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如果同学们认为团队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可以了解并尝试改变,如果仍然三观不一致,还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公司,这对双方都有利。
如果大家想加入我的小密圈,每天都来聊聊运营的事,可以下载「小密圈」app,搜索「运营狗工作日记」即可。提醒一下,是付费的,自愿自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