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都说时尚是个圈,30 年前的圈长啥样?

都说时尚是个圈,30 年前的圈长啥样?

作者: 时尚背后的秘密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15:25 被阅读0次

    即使在满街蓝色的时代,时尚也依然在蠢蠢欲动。

    本期节目中,我们回顾了那个时代。你会发现,早在 1979 年,中国已有了第一场国际时装秀;你也会发现,在条件所限的时代里,人们对美的向往依然无处不在。当然,追溯那个时代,你也许更容易看清奢侈品的本质,以及人们购入奢侈品的心态。

    本期嘉宾刘佩芳,作为中国第一代服装行业媒体人,她将把我们带回 30 年前的中国时尚现场,感受中国服装时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嘉宾 

    刘佩芳

    高级传媒师

    2014 中国服装年度人物

    创新赋能传播平台 “时尚背后的秘密” 创始人

    文字讲述

    1992,农历壬申年。这一年,邓小平南巡,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中国和世界正在风起云涌地发生着变化。也是这一年,刘佩芳进入筹备公开发行的《上海时装报》,她 22 岁。 

    刘佩芳:我从上海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那几年要求学新闻的必须下基层,到企业一线去。

    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到杨浦区的一个街道,一是到上海服装公司。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当然觉得服装公司比较有活力,所以选择了后者。

    特别巧的是,这个时候,上海服装公司正准备把他们的内刊变成公开发行的一份报纸,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进去的。

    那时候,人们的穿着开始被各种新鲜事物影响,从原来单调的灰色蓝色时代,开始逐渐变得彩色起来。

    刘佩芳:第一天去报道,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穿的白色短袖连帽衫和粉色的百慕大短裤,运动鞋。

    报社编辑部位于北京东路国和大楼旁的小弄堂里,是在一个二楼夹层,三楼就是上海服装公司的时装表演队。我当时既忐忑又兴奋,我们部门的编辑和摄影老师都特别有活力。

    90 年代街头时髦女郎 | 摄影 任国强 

    1970s

    改革开放后仅一年,中国就有了一场国际性的「时装表演」。

    刘佩芳:那时候是计划经济,买布要有布票,买电视机要有电视机票,我妈妈得了个先进工作者得到一张电视机票。

    纺织品很少,我们现在看到以前的那些照片大都是黑白的,即使不是黑白的,也很少有别的颜色。

    改革开放之后才更加「五颜六色」了,各种颜色款式随之而来。

    中国第一次「时装秀」是在 1979 年 3 月 22 日。为了出口服装能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需要,提高中国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邀请了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到我国来举办时装表演。

    当时的场景可以说非常震撼。

    皮尔卡丹在中国 | 图源 sina.com

    刘佩芳:皮尔·卡丹先生不仅创作才华过人,生意经也很好。他看到了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的空间。每到一个地方,皮尔·卡丹都非常引人注目,让人「没办法动了」那种感觉。

    皮尔·卡丹先生当时也来了上海,在上海的人民大舞台举办了两场表演,总共 1000 多人。

    但当时的要求是不能扩大影响,只有内部人员才能观摩到这样一场国际水准的时装秀。所以这些票给了服装行业相关的「工商产学」,这些票都是定向发放的,不售卖。我也是因为后来进入了这个行业,才了解到当时的情况。

    这时候,进入中国的外国商品少之又少,更不用提时尚品牌和奢侈品牌。 

    刘佩芳:1979 年,雷达表进入中国。在市百一店的橱窗里面第一个有广告形象的就是雷达表,价格 200 多块。但以那时候的工资水准,普通工人差不多要工作半年才能买得起。

    1980s

    进入 80 年代,从经济发展到思想观念,许多事物正发生变化。

    刘佩芳:当时像模特这种新兴职业,「好人家」的姑娘是不让去参加的。服装公司都是找自己工厂车间里那些长得比较好看、个子比较高的姑娘到公司去集训。大家都是偷偷去,不敢让家里人知道。

    80年代第一次时装模特大赛“迅达杯”的冠军名字叫姚佩芳(跟我的姓名就差一个字),她的脸其实蛮大的(笑)。而且当时模特也没有那么高,普遍是一米七左右,不像现在,没有一米七五,你就别干模特了,没有一米七八根本就走不出去。「对模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收听这期:模特,不要被你的成见所绑架

    姚佩芳演出录像 | 图源 上海音像资料馆官网

    1990s

    到 90 年代,也就是刘佩芳开始工作的时候,时尚伴随着爆款开始出现。

    刘佩芳:这时人们已脱离了「蓝色的海洋」,但服装时尚仍然相对单一。

    当时一部电影或一个电视剧中的人物着装就能带动爆款,像日本的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合作的电视剧「赤色系列」里面的棒针衫、连衣裙就很火。

    还有一个国产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里面的红裙子很受欢迎。后期还有一些比较宽松的太子裤,都曾经十分时髦。几乎人手一件。谁手上要有爆款衣服的货源,就一下子发达了。

    宽松的太子裤 | 图源 小虎队 

    时装杂志也多了,在上海非常著名的是《上海服饰》,发行量曾高达一百五十多万,销售地区西至新疆、东至大庆油田,中国的各个地方几乎都能够买到这本杂志。

    1996年3月刊封面 | 图源 netease.com

    刘佩芳:90 年代获取资讯的渠道没有那么多。只有专门的机构才可以订阅到一些国际版时尚杂志。

    比如我们要订意大利版的 Vogue,一定要通过中国进图书进出口公司,不是有钱就能订。上海服装公司下面有一个服装研究所,它需要这样的情报,所以才有资格去订阅这样的进口杂志。我们也邀请了服装研究所的专业人员,为我们的报纸写专栏。

    潮流的涌进和兴起,使得和时尚有关的活动摆脱了展销会的气质。

    刘佩芳: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是深圳,上海早期的流行也是从那边过来的。华亭路、九江路的精品一条街,都是从广州批货,而广州的时尚又是从香港过来,香港则依据国际时尚风向,大致是这样一个路径。

    95 年的时候,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我认为这是中国办得比较早的、跟时尚行业比较契合的活动。在这之前有很多服装博览会什么的,其实就是展销会,我觉得还不能称为时尚行业的活动。

    1996 年,刘佩芳第一次出国参加巴黎时装周,也是第一次见到了成熟时装周的形态。

    刘佩芳:我是 1996 年 3 月受邀前往巴黎时装周做报道的。当时迪奥公司发出邀请,中间牵线搭桥的是爱德曼公关。他们一共请了三个人:一个是我;还有广东电视台时尚节目的制片人小爽,另外一位是《文汇报》的特约撰稿人风铃。

    我当时是第一次出国。那时法国和中国还没有开展旅游项目,我们持因公护照出去。在国外,别人都觉得我是日本人,跟我讲日语,完全没人想到你会是一个中国人。

    刘佩芳(左)与同伴 | 受访者提供

    当时的《南华早报》用了半个头版来报道我们前往巴黎时装周采访这件事,人家也觉得这个事情很稀罕。

    这是我第一次看迪奥的秀,当时他们的创意总监是 Gianfranco Ferré,模特还有辛迪·克劳馥这样神话级的人物,比现在的维秘「大咖」多了。

    秀场 | 受访者提供 

    他们让我知道设计师也好、模特也好,Ta 对于这个行业这个生态是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当时就想把这些介绍到国内,比如巴黎时装周是干嘛的,品牌发布流程是什么 ,模特如何试装、怎么工作的等等,把这样的行业生态报道出去。

    「纽约时装周」最早就是媒体人办起来的,而上海到 1995 年才有国际服装文化节,还不是时装周。

    即使奢侈品牌尚未进入大众视野,但大家已开始用一些不一样的物品来定义自己,比如 BB 机。

    刘佩芳:我觉得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载体来标榜自己。

    BB 机、大哥大曾经也是身份的象征,与奢侈品 logo 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其价格不菲,所以有的人会把BB机别在很显眼的地方就怕你看不到。

    左手 BB 机,右手大哥大 | 图源 netease.com

    90 年代后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新富阶层,他们开始需要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些东西也就慢慢多了起来。

    所以一开始,奢侈品最强调的还是大 logo,因为 logo 够大才能让别人知道。

    2000s

    2004年,上海终于有了自己的时装周。

    刘佩芳:我记得是 2004 年 10 月,上海举办了第一季时装周,当时是作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下面的一个子活动。

    这时我已成为《上海时装报》的常务副总编兼执行主编,每年一次的时装周(秋季)对报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专题报道占据了很多版面,例如我们曾有稿子是说「要让时尚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

    其实上海时装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被看好,前来的品牌方只有个位数,都是邀请来的,不像现在自己要付场地费。

    看到很多新闻稿都说受邀参加时装周,心里觉得挺好笑,时装周怎么会邀请你,不就是你自己花钱报名了吗?先报名,人家同意才给你花钱的机会。

    但当时上海时装周定向邀请,说服别人来参加,也真的非常不容易,甚至时装周的一些工作人员都在哭:没有品牌来走秀,怎么办?时装周办不下去了,怎么办?甚至在当时,请国外的品牌来走秀都是需要全程买单的。

    经历了这些,你才知道现在我们真的发展了很多。我现在参加各种时装周,已经觉得上海时装周在软硬件上都非常棒,不比任何时装周差。

    对这样一位时尚行业的前辈而言,时尚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

    刘佩芳:有一次我在一个时装周的门口,腾讯的记者采访我说,你觉得是时尚是什么。我说时尚就是「势力、浅薄、冷」,但是我们爱它!我们经历了这个行业的「从无到有」,对我的人生体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即使到今天,不仅外行人对时尚行业有误解,时尚从业人员对时尚行业也有误解。

    迪奥创意总监 Gianfranco Ferre 在接受我采访时和我说,他有 50% 的时间都花在研究面料上,面料才是服装的点金石,设计师不要去做很夸张、很不实用的东西。现在我碰到设计师,经常跟他们说别想得太多了,服装就是日用消费品。如果你不能让人穿得更合体、为TA 的形象加分,做出来表达自己有什么用?你真的这么有用,去做艺术家,作品能卖掉吗?

    另外现在一些媒体在看秀时, 也跟普通一样,只会说很帅很美,有陈伟霆有刘嘉玲,那你就发个朋友圈就完了,值得说你是代表媒体吗?

    在时尚圈这么久,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打扮呢?

    刘佩芳: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舒适和方便对我来说很重要。

    当然,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我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管什么场合,一是合体、二是得体。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我珍藏的一个礼物是我96 年去巴黎时装周时,品牌方送给我的一个迪奥 120*120 的围巾,这是我人生拥有的第一个奢侈品。

    它是黑色的底色,上面有雏菊图案,看上去非常文雅。到现在为止,即使我能力可以,都没有迷恋奢侈品这些东西,但这个围巾是我人生经历的一份重要纪念,所以我一直将它珍藏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说时尚是个圈,30 年前的圈长啥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bb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