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
澳洲华裔少女的朋友圈是长啥样的?

澳洲华裔少女的朋友圈是长啥样的?

作者: 陌颜小熙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20:47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晚餐的时候CC忽然问我学商科将来毕业是从事怎么样的工作,我说“我猜想应该是所有和商业相关的工作都能做吧,我也很想知道答案,等下你上网搜索查询一下再告诉我吧?”

    CC梦想的职业从孩童时期想当考古学家到小学低年级时想当医生,五、六年级后变成了法医或犯罪心理学家,上了初中后第一个学期还想着做兽医,第二学期突然跳跃到商科。

    之前CC的每个梦想都和她那个时期接触的人、阅读的书、看到的节目有关,而最近的这一次变化则是因为身边的好朋友说将来要考商科,由此可见孩子上中学后,身边同学的影响真是很大。

    对于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来说,孩子和什么样族群的人交朋友估计家长们都或多或少的思考过吧?出国后想着自己的孩子能接触到不同族群的同学,所以交朋友也可以不拘一格的国际化一些、视野更开阔些,但是现实看来最终还是会回到“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句老话上。

    图片来源澳洲广播公司新闻

    我记得CC刚来澳洲上小学的时候,第一年她玩得最好的是2个白人小姑娘,每次我去学校接她下课的时候就看到她们形影不离的在一起;

    第二年因为换了全新的班级和同学(这边小学里每一个新学年都会把全年级的学生打乱了重新分班、班主任也是每年都换,按照小朋友的话说“全年级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你的同学”);她的新闺蜜变成了1个本地白人姑娘、1个中国和澳洲混血的姑娘和2个澳洲出生的华人二代姑娘。她们几个人每天中餐的时候吃在一起、放学的时候玩在一起,课外假期还约着一起去逛街、看电影、到对方家过夜。

    到了初中后CC玩得好的同学全部都变成了华人---几个澳洲出生、不太懂说中文的华人二代,还有几个和她一样在中国读完小学3、4年级才来澳洲的1.5代华人。我已经可以预见,CC中学6年的朋友圈将越来越回归纯粹的华人族群。

    图片来源学校官方网站

    当然这个趋势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精英中学(澳大利亚公立重点中学)本身华人学生所占的比例就高,CC她们学校这一届的初一新生中,亚裔占比高达70%以上。

    另一方面就是这个趋势其实很符合人的天性:大家都本能地更喜欢和外表相近、语言文化背景相似、思维、饮食习惯接近的人相处,说白了就是大家可以聊得到一起、可以理解彼此的语境、能玩得到一起,觉得在一起特别自在舒服。

    这是不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而且交朋友是双向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我记得我曾经专门和CC沟通过,咱们现在既然出了国,就要尽可能的多了解当地文化、多学习本地的风俗习惯、多交一些不同国家的朋友,鼓励她open her mind。

    我自己也带她参与社区的一些活动或者在一些本地体育赛事上担当志愿者、希望她在这片全新的土地上多些最“乡土”的体验、尽可能的主动融入环境。

    CC在著名的悉尼10公里桥跑当志愿者

    我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也不排斥和外国朋友交往并带着CC去白人朋友家做客、小住。

    但是几年过去了,曾经玩得好的外国朋友们,也都渐渐的淡出了我的生活,虽然我们双方都有努力过靠近彼此,就算我们不在意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但是我还是会觉得和她们在一起玩会有点累、友谊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无法深化到和华人朋友那般的亲近。

    而且孩子们成为好友后,家长之间也不可避免的会建立起联系和互动,我记得CC小学白人好友的家长在学校遇到我之后,邀请我课外有空的时候带CC去她家做客、或者周末她来接CC或者我送过去她家玩上一整天;还有就是孩子们约着逛街、看电影,在孩子们活动期间我和白人家长单独尬聊了几次后我就开始逃避这样的被动社交,我能感觉到我们双方都不能特别自然地畅所欲言。

    而我和华人家长们就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就算对方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或是印尼的华人,大家都觉得天然的亲近。

    当然,我也遇到过觉得自己是亚洲人的老外、觉得自己上辈子是中国人的韩国同事,就算遇到这样不把自己当外国人的老外,我们也不会亲近到像华人在一起。因为有些互相抛出的梗,彼此就是get不到。

    所以,现在对于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交几个朋友,我都顺其自然,那都是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互相吸引,只要孩子们在一起觉得开心就好。

    谢谢关注微信公众号:嘉宝生活日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澳洲华裔少女的朋友圈是长啥样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kg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