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举国欢庆气氛日渐散去,而我的家乡很快会迎来二月十三,一年一次的赶会日。
几年口罩带好,像王母娘娘划的天河, 阻挡了人们相逢的脚步。微信上一佰次的聊天,不如来一次零距离的相见,感受着对方迎面的气息,增进彼此情感。
在祁县,二月里的会,赶不褪。一个挨着一个。窝藏了一冬天的人们,开春了,趁着春暖花开,春意盎然,出来踏青游玩,购买生活用品,购买生产资料。当然,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把酒言欢,一醉方休, 真是件再美不过的事了。
诗人孟浩然一首《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正像是描绘彼时大韩一样,被层层绿树所环抱,村的东抬头远望是悠悠青山延绵,脚下是涓涓清清澈河流。 在此,感觉连呼吸都是甜的,美不胜收。
老人们说原来大韩村是有两个会的, 二月十三和四月初一。不知从何时起,四月初一的会取消了。也好, 留下一个那就好好过,过的热热闹闹。
《春雨》曰: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往年雨水充沛,大韩村逢会,经常天公不作美,不是雨后道路泥泞,就是小雨微熏。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人们来赶会的心情,三五成群,呼朋引伴,从四方聚集而来,硬是在干燥的北方,体验到了烟雨江南的丝丝味道。
在84年新戏台盖成之前,做买卖摆摊的都是在后街至旧公销社这段,这是条老街坊了,骡马市在最西边的空地上。这是我对于村里赶会最早的记忆。
大韩村里领导治下有方,人丁兴旺,一片欣欣向荣。
那时赶会最排场的就是村里唱大戏。写上戏,一个礼拜的唱,从二月初九一直唱到十五。戏曲有晋剧和祁太秧歌。
爱看戏的丈母娘们,会被孝顺的女婿接来, 大快朵颐的观看。
密集的打腾声,远远的就能听到,催促看戏的人赶紧来吧,要开场了。
四周八围村庄的戏迷们聚集来了,打立堎子的老汉汉,箍头巾的老太太不少。戏台上锣鼓喧天,戏台下人头攒动,一排排码好的木梁上坐满了聆听观赏的人。周围站着的人则像洋葱一样,一层层紧裹回来,坐在中间的人出去,能挤出一身汗来。
夜场的戏,年轻人多起来了,捣乱的也就来了。有耍性大的被同伴架起来扔到戏台上,连滚带爬的,瞬间夺人眼球;袖子上别着红绣章的打场人员赶忙扑过来撵,嘴里吼吼着吓唬着;台下的吃瓜群众扯着抽烟嗑瓜子的嘴笑着,这冒出的戏码,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好心情。戏曲也照样往下唱着。
村里老一辈闹票儿的人非常多,因为村里曾经成立有剧团,也在外演出。 有太多的故事,在昌源河畔这块沃土上款款上演,村人口口相传着。晋剧和祁太秧歌在这块土壤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也紧贴历史文脉,我的父亲还参演过现代戏《新羊工》,到乡里汇演,还得了第一名。对于戏曲表演,不懂的看个红火热闹,在戏台下发表高论的,都是行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到了二月十二,大街上卖蔬菜的,卖干果水果,卖各种肉食肉的,便提前来售卖,也准会个个生意火爆,一句“真杀货了”,难掩心中喜悦。
河湾与东砲两个卖贯肠的师傅更是要跑好几趟,快把车链子都蹬断了。这贯肠是祁县人一年四季,人人都喜欢吃的一种地方小吃,冷热皆可,老少皆宜。
要说赶会最劳累的人,要说那些摆摊的商贩了,天不亮就开着奔奔车来,抢占有利位置。有聪明的小孩也会利用机会,用白灰画个圈圈,写上“占”字,可以卖1块钱的地谱费。商贩们在昏暗中三三两两聊天,或来回游走,驱走身上的寒气,等待天亮。
十三了,家家户户收拾的干净利索,早早开门迎客。通往村里的各条道上,行人车辆络绎不绝。那马车的“ 刷啦刷啦”串铃声,像是为这春天演奏的序曲。
朴实的亲友更是早早便到来,给主家搭把手,冷拼热炒,酒酒肉肉, 准备丰盛的菜肴。忙里偷闲也会忍不住去会市场上转一圈,那是条七八米宽,南北贯通几百米的主道。
路两边一摆摊,中间的行人便显得拥挤。人群中的男女老少各自踅摸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利用人多作掩护,有一种讨厌鬼扣皮子的人也在伺机而动。
人们在集市上游走,感受那种回归原始的味道。集会上除了有传统物资物品,五花八门的儿童消费品也层出不穷。学校会放假半天,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融入到集市中去感受特殊时刻的氛围。
也一定会火急火燎的跑回家,向家长要上钱,去实现自己的消费欲望。当时风弥乡村的要数雪糕了。5分钱的冰糕,就是块冰疙瘩,5分钱的汽水,1毛的是奶油雪糕,用薄薄的纸包着。手头拮据的小伙伴们只能流口水了,能让自己咬一块的那关系肯定老铁了。
在大队门口,5毛钱一串的棉花糖看到直流口水,3毛5的小人书,围着地摊能看俩小时。还有那句“人人扳不倒,雀儿卖1毛”的链子语,让多少孩子对泥雀儿喜欢的爱不释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往事如烟,已淹没在红尘中。
今天的大韩,也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一步步深入发展。四通八达的柏油路,水泥路,已经把村与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昔日的牛车马车,早已是记忆中的风景, 满地跑的汽车支撑着人们向远方拓展,随时可以有更大的跨跃。
今天的大韩, 传承了老一辈勤劳苦干的优良历史作风,努力打拼生活, 且兼有与时俱进的务实眼光, 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今天的大韩,百姓们唱歌、跳舞,戏曲表演等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都是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体现, 为社会和谐增光添彩。青年才俊开枝散叶,奔赴祖国各地,走向更宽广的道路。
现下,网购的冲击,早已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购买到各种商品,但对于逛会市场的情节,仍初心不变,保留那份热情, 从中窥视世间百态。
在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节,出门来一场不近不远的踏青游玩, 一定会心旷神怡。也正逢二月十三赶会, 快去朋友家做客吧,一定会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