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钟,听到妈妈手机闹铃响,顿时没了睡意。
妈妈今年60岁,她的早起习惯是生活所迫。现在,六点钟起床,已经是“退休后”的起床时间了。
记得小时候,爸妈要起早去赶集会,我家是卖床品的,去的早能有一个好位置,也能早点把货品摆出来。
那时候他们经常四点多钟起床,然后妈妈着急忙慌的做好早饭,把我们兄妹五人喊起来吃早饭。因为起的晚饭都凉了,我经常第一个去学校,到学校的时候还伸手不见五指。
做的早饭也极其简单,家里有个面条机,往往上面是面絮,下面直接出面条。这样做出的面条一点也不劲道。就是为了节省时间。
家里还喂养几头猪,妈妈总是囫囵吞枣的吃完早饭,然后给猪弄猪食,清理猪圈。把杂活干完之后,爸爸还在细嚼慢咽的吃着饭,然后就开始催爸爸早点出发。
那时候,爸妈经常天不亮就出发。晚上回来天已经黑了。我记得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下雨,因为只有这样,爸妈才能呆在家陪陪我们。
可是,有时候即便天空下着小雨,天气预报报的有大雨,他们犹豫一会儿,还是会出发。他们会抱着万一一会儿不下了的侥幸。
在他们要出发的时候,我就盼着雨会下大点,能留住他们,那时候真是不能理解父母的奔波,看到邻居家小孩爸妈天天在家,也想让爸妈在家多陪陪我们。
同是一起做布品的叔叔说:“只有天空下刀子,你们才不出摊”。这个比喻十分恰当。
小时候的爸妈精力十足,从没听过他们说累,也没有抱怨过生活。我们兄妹五人,在我们村里是孩子最多的。
也经常听别人议论,要那么多孩子,要吃苦一辈子,天天奔波劳碌,不是享福的命。
妈妈没上过学,她说她做梦都想着上学。所以即便生活再清苦,她也支持我们上学。那时候,别人家都盖起了高楼大厦,只有我们家还是爸妈结婚时盖的房子。
面对别人的议论,爸妈也从来不在意。妈妈说“关起门吃自家的饭,管别人说什么呢!”她这句话我现在都记得。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村里也只有我们一家搬到了省会。虽说没有大富大贵,我们兄妹五人也都在省会买了房。
爸妈跟着弟弟看孩子。村里的风言风语还在,只是每次提到我爸妈,就很羡慕。
对于爸妈来说,叫醒他们的从来不是闹钟,是梦想。
我现在只值奋斗的年龄,也应向他们学习。珍惜时间,坚持早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