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韩-亲子“晓”事一桩分享:胆小与胆大】2019.5.7
我们陪儿子在浙大紫金港校园里玩耍,儿子选择与爸爸赛跑,当儿子“率先”跑上了一座石桥往走下走时,摆在面前是左右分开的两条小道,只听小子自言自语道:“哪一条是寂静森林的路呢?”
我:“是呀,哪一条是呢?”

儿子:“哦,我知道了,那一条!”儿子指向左边说。
我:“好,妈妈跟着你。”
与之前大草坪的敞开和充足的光线相比,这是一条被树木遮掩的光线昏暗且幽静的小道,儿子刚走进去马上说:“我好害怕!”
我:“我也好害怕,怎么办?”
儿子:“哦,我不害怕了,听,那是敲鼓的声音”
我:“哦,好像是敲鼓的声音。”
儿子:“我会保护你的哦,我们就在寂静森林这里。”
走了几步,儿子回头发现爸爸并没有紧随其后,看不到爸爸,马上说:“我担心爸爸被寂静森林的大恐龙吃掉,很黑的。”
随后大声喊道:“爸爸,过来吧,我们现在要穿过寂静森林。”
见爸爸跟上来了,儿子边走边说:“寂静森林好可怕,但是妈妈别担心,我会保护你们。轻轻地走,嘘!”
孩子爸爸说:“可是我担心有怪兽”。
儿子:“没有怪兽,那是愚蠢的传说,是人装扮的,爸爸别害怕。”
这时我看到小径上有一处水坑,故意踩进去靠着水坑里的一片红色树叶:“哎呀,妈妈被小水坑里的树叶鳄鱼抓住了,快救我啊!”
儿子马上冲过来用力拽着我的手,边拽边挪着小步往后退,好认真好努力。看到我的脚移出了水坑,儿子说:“小心点哦!”
我:“哇,满满真勇敢,把妈妈救出来了,谢谢你!”儿子显得很放松,美滋滋的。
突然儿子指着被小路环绕的坡林说道:“我们去探险吧。”
我心里一阵窃喜,小子开始挑战不寻常的路了“好的,可是妈妈有点害怕,你会保护妈妈吗?”
儿子:“会的会的,我也有点害怕。”
我:“妈妈更害怕。”
儿子:“哦,我不是很害怕了。”
我:“那我们试试看吧。”于是拉起他的小手爬上陡坡,在更幽暗植被葱郁的坡林里,踩着厚厚的落叶小心翼翼地穿行。


儿子引领着我们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欢呼:“我们走出寂静森林啦。”
我:“耶,成功啦!我们的满满胆子好大,妈妈在你的保护下也越来越胆大了,妈妈感觉越来越放松,越来越不紧张了,谢谢你满满,你真是一个小勇士。”我们击掌庆祝,儿子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勇士的神采,并兴奋地说到:“我还要再走一次!”。
我感受到:整个过程当中,当我们懂得以示弱的方式陪伴孩子时,孩子就自然而然的示强!从胆怯欲退缩到带领和主动保护大人,可见孩子的内在是向上的,是向善的。我们必须深深记住这一点!
同时这又引发了我的另外两个思考:
试想,当听到孩子说“我害怕”时,假如我们先去安慰孩子“别怕,妈妈会保护你”,会传递给孩子三个信息:
1.我是有妈妈保护的;
2.妈妈是强大的我是弱小的;
3.这片“寂静森林”确实很可怕。
这种保护为首的方式让孩子有安全感,但同时也封住了孩子自我尝试和探索的心;内在向上的力量出不来。
而假如妈妈首先去批评孩子“这有什么好可怕的,胆子太小了吧。”孩子收到的同样至少是三个感受:
1.首先是妈妈对自己的批评和否定;
2.妈妈是强大的我是弱小的;
3.进而延伸到认可自己是胆小的。
这种批评为首的方式,直接导致孩子对自我的否定,让“胆小”似乎更合情合理了。
所以,如果说孩子“胆小”,往往是我们大人不给孩子“胆大”的机会。让我们抓住每一次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胆量有勇气的机会,学会示弱,给孩子创造“示强”的机会,让孩子内在向上的力量充分地绽放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