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了一些同类型的问题,其实有相似的思考模式:
首先是对评价的再确认,是通过什么得出一个人是有学历、没能力的。有学历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能力的评价是自己认为的还是来自于他人评价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其次是对目标的再澄清,想要达到的状态和结果是什么?是希望获得与学历相匹配的能力,还是希望基于当前的现状,来达成某些结果?针对不同的目标和期待,所做出的应对和行为会截然不同。
最后才是对目标达成的计划与执行,针对自己希望达成的目标结果,来制定可行的、可操作的、具体的计划,并逐步落实,最终达成自己希望的结果。
举个例子,如果X的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但是专业成绩和社会实践成果都在自己学院排名的后10%,X认为自己是有学历没能力(第一步)。他经过思考后,认为自己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无法找到好的工作,养活自己,也会被别人看不起,他想找一份能够赚到钱同时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的工作(第二步)。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X认为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专业竞争力相对较困难,社会实践参与较少,但是因为平时看视频比较多,也有尝试过为班级录制和剪辑视频,经过一定的专项强化后,X最终成为了一名职业UP主,并且得到了大量的粉丝关注,获得了理想的收入和社会认可。
可以看到,在这个例子中,提升专业相关能力,并没有成为最终达成目标的方式手段,而是充分发掘专业外的兴趣相关能力,最终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总结一下,思考怎么办背后的东西比直接思考怎么办,有时效率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