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阅《成大事者不纠结》,虽成文不成章,但通俗理明。
凡人者,必遇纠结。纠结见于时,过往种心结,现在多愁事,未来怅茫然。纠结见于空,人际难料理。
如何解之?罗胖之法:见之于史。
张廷玉本可退舍,又毁于纠结配享太庙之称,为此画蛇添足,多行愚举。其实毁于妄念。冯唐谓妄念,即挥之不去,须经他人,方得以实现之妄愿。心若外求,愿难如意。
曾国藩力平天国,自得心法“结硬寨、打呆仗” ,即猥琐发育,稳住别浪,步步为营。兵法有言“以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惜其友多不助之,可谓巅峰之人,多乃独孤,然得以立身于世,在此稳育之理。他处理天津教案,正是处事之中,步步为营,一事论一事,分解了之。
可见就事论事,其奥义在于注重当下。李鸿章胜过左宗棠,乃其不沉浸于过往恩怨,胜过左宗棠,乃其不将未来之天马行空带入当下。曾国藩言,“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私以为,然非鼠目寸光,鉴过去教训,订未来目标,此皆乃服务于正确地过好当下。)
而注重当下,便是为了不生歪念。肃顺之防范多虑,而无事惹是非。若其就事论事,只理当下问题,仅驳回奏折即可,不妄想未来种种,自不毙命。(私以为,然非不可有防人之心,知人识人,备自救之法,耘自立之本,不加害于人,方为正法,否则误入心胸狭窄之歧途。)心念如烛,念起则燃,燃则行变。歪念燃之,举不自然,他人心中,自起疙瘩,疙瘩念燃,行为亦变,彼此之间,冲突暗生。此谓“镜面效应”。防范他人,心念则歪。 故而人际之中,只论当下,就事论事,不究过往,不贴标签,乃破纠结法。
注重当下,灵活变通,可破僵局。拿破仑三世纠结于家室之不败,隋炀帝纠结于高句丽之战事,若其得以学习屋大维变通于融洽政治关系,知破与立,做自己,不为过去所束缚,亦是注重当下,解决现时问题。
其言也善。防心之纠,解心之结,需从心始。见于时,则专注当下。见于空,则不生妄念,心向内求;独立自主,自耘根基。见于人,就事论事,不燃歪念。以此见诸人事世,得以无恼顺畅行。
心清则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