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新创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可以将个人想法,文章记录下来,长期保存。下面所写的是17年12月21日编写的第一篇文章,现在加入公众号的平台中。
2017年12月21日,自己突然有个想法就是开始写文章,也许没有人会看或者产生共鸣,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记录下了自己当时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加深了理解,时间长了思想体系就会变得成熟,文笔措辞也会越来越幽默、专业、细腻。自媒体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玩、值得去尝尝鲜的事情。
今天听了罗胖的一段音频,说的是如何摆脱纠结。从太平天国开始,到曾国藩的战天京,故事性很强,同时也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曾公会获得成功,总结起来有如下心得体会:
1. 摆脱纠结的最好方法是:专注于当下。 不去过多的考虑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因为总会有好有坏,好的让你兴奋,坏的让你沮丧,但终归结底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些还没有到来的感受给你自己讲了一个虚幻的故事,让你慢慢相信并变得纠结。就好像你去走一个半米的小路肯定很容易就能走过去,但是同样半米的路,左右两边却是万丈深渊,这时你再去走,就会开始变得纠结,不管往左往右走错一步都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而这个“不曾发生”的未来导致你同样的半米的路,却无法走过
2. 曾国藩的一句话,听过的人很多,听过并真正理解的人很少,能够理解并做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我刚刚在日记中写了三遍来加深记忆: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a. 未来不迎上面说过了,不要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主动迎上去,可以憧憬、策划美好的未来,这是令我们产生动力和纠正方向的事,但关键在“迎”上,这个字用的非常巧妙,不用“惧”,不用其它的字,是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而对人类来讲“不确定性”就是一个魅力最大的诱惑。好多人皓首穷经去试图预知未来,更有甚者,总是捕风捉影凭空臆想尚未发生的事情。对不确定的未来,无需焦虑,无需期待;不抱过分的期望,没有恐惧,自然就归于平静。
b. 当时不杂也好理解,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中讲到上帝喜欢笨人,很多人想要去寄信,都会在上班或者去办其它事情的时候顺手去寄信,但吴军只会专门去做寄信这件事,哪怕会花费额外的30多分钟,他的道理很简单,以前”顺道“去寄信,十次有两次会忘掉,那就干脆让自己笨一点,一次只做一件事。还有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一直挑水、砍柴、做饭,后来悟道了,小和尚就问他你悟道后有什么不同吗?不还是挑水、砍柴、做饭吗?老和尚说,他以前挑水的时候想着砍柴,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但现在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饭就是做饭,心无杂念,静如止水。当时不杂,是让我们不要同时考虑太多的事情,起太多的头,一次只做一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并把它做好,任何世俗纷扰都会离你而去,那半米的悬崖路才能走过去!
c. 过往不恋最好理解,但却是最难做到的。人是感情的动物,很多已经发生的总会留恋,美好的驻足欣赏,丑陋的留下阴影。我们要学会欣赏完一个美丽的花园,嗅过花香后继续赶路,往你早就定好的方向和终点继续前行,这样你才会成熟和变得强大,才不会在这个美丽的花园中迷失自己,忘了前行的路!
其实在朋友圈、公众号、新闻推送等互联网媒介中有很多很多值得学习的文章,但我们绝大部分的时候只是看过有些感触,随后马上就忘记了,又去转向其它的文章,重复这个无用的过程,而且,这些真的要耗费你很多的时间成本。真正能够学习的方法是忘掉这些包罗万象的互联网信息,甚至每天重要的时间段关闭朋友圈入口,寻找真正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仔细阅读、深入思考、产生共鸣,将精华和对自己最有用的文字段落用自己的语气和口吻写在本上、敲在电脑里,这样你才能学习到位。
最后分享一下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如果有人这样教你带你,大恩大幸运!
第二个阶段: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求精而不求杂,成长总会到达奇点!
第三个阶段: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让你成就非凡!
让我们一起学会如何学习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乐于此!
The roses in her hand, the flavor in mine!
2017年12月21日 于高铁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