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一年的全职妈妈后,我被生活教育了。生活告诉我,普通人不能做全职妈妈。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
昨天看了一本有关孩子教育的书,书里有一个章节说的特别好。作者建议女性在做职场妈妈与全职妈妈的选择的时候,多考虑些因素,就能做出比较好的选择。
比如作者书中说的,如果一位女性辞职成了全职太太,她就相当于自行砍断了一条桌腿,这张桌面就有很大可能无法摆放原来能放置的重物。所以你会看到不少全职太太普遍会有这样一个反应,那就是家里的一点小事情会被她放得很大,她会感觉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而这件事情在她的丈夫看来,或者在一些自我复杂性强的女性看来,都不是什么大事。
在这一点上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全职在家,见的少,生活的圈子小,接触的人与事少。对于我来说,一点小事也可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的感觉。时间长了,情绪不稳,心态不好。无形中把负能量传替给了孩子与家人。虽然看似每天在陪伴孩子,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的陪伴。
所以在选择成为全职太太之前,多考虑一下自我复杂性的变化,评估这项决定可能会对今后的自己造成多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就算选择了做全职妈妈,也要保持成长型思维,多学习。
书里说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首先家长就要拥有成长型思维,因为只有家长保持开放,持续地从外部获得知识,获得能量,不断成长,家里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氛围才会浓厚。
我们都知道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冰水中,能把冰水变成温水。在以前,妈妈和爸爸,每天都在从外界获得知识,如果他们都保持成长型思维,那么父母就相当于两杯热水。每天回家倒出一点热水,那半杯冰水也就是给家里知识储备不足、认知水平不高的孩子,让他慢慢地变热,慢慢地成长起来。
但如果妈妈变成了全职太太,妈妈和整个社会的联系就逐渐变少,那么她可能逐渐从一杯热水变成温水甚至冷水。而爸爸虽然依然是一杯热水,但他不仅要把热水倒给孩子还要倒给他的爱人,他会不会觉得自己的热量不够呢?
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很多丈夫在职场上发展得越来越顺利,站到了很高的位置,拥有了很不错的社会地位,认知也提升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妻子在家里做全职太太,一开始可能觉得没有了职场上的压力,照顾孩子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认知水平依然停留在辞职的那天,或者稍有进步但并不明显。于是两个人之间就渐渐没有了共同语言,更不用说要维持家里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氛围了。
所以,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太太,你还能保持成长型思维吗?你还能源源不断地把知识和能量传递给孩子吗?你和丈夫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