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的物品,在大扫除或者搬家都没有断舍离掉,是因为这件物品本身就被赋予了不少标签,比如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明星都在用的,自己的喜欢的,以后或许会用到的,别人给的礼物等等。
在做大扫除时,脑海中突然想着要不要不要了的时候,马上会有另一个声音和自己说:“不能扔,说不定以后会用得到呢。”就这样物品被留了下来。
这是对物品做不了断舍离的原因,物品被赋予了多个标签。
拥有了一个物品后,在外面看到有相同功能,但设计款式不同,且自己很喜欢非常想要购买并拥有时,我们会给其贴上标签,让自己坚定购买的决心,“多一个没有关系,反正又不会占地方,他的样式和别的不一样也,这个也好好看。”
同样的情况还会发生在明明足够还是会买买买,比如喜欢囤积的人,家里明明已经有一箱纸巾了,但看到有纸巾卖还是会买。囤积那么多纸巾主要是因为怕某天有什么特殊情况,纸巾会用得很快。
仔细想想,纸巾准备几包就完全够用了,即便没有了叫个跑腿也能很快送货上门,并且,够用一周的纸巾也不会占到多少地方。
也许是潜意识里认为纸巾不够用的话怎么办的不安感在作祟。
无论是不足还是过量,我们总能找到合理的标签信息来安慰自己那不足的心,让自己稍微心安。
边际效用
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越底层的需求不能满足,人的不安感越强,比如没有水和食物,人活不了多长时间,越缺粮食人越不安;但精神粮食如书籍,没有书籍人的不安感不会强过水和食物。
如果本末倒置,活不得长,有书籍的作用也不大。
同样的,给物品添加那么多标签,从它原本的功能性,增加到款式,再到精神补给,添加地越多,你的安全感并不会越强。
有个概念叫做边际效用,它的原意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件物品拥有的数量越多,你对它的兴奋程度是下降的。
三品配比
就好像你囤积纸巾,囤够一定的数量后你的不安感下降是最多的,当你再囤的时候,你的不安感下降是逐渐递减的。囤得越多,你的不安感并不会消失。就像拼多多砍一刀,前面砍一刀金钱多,越邀请人,砍一刀的金额越来越少,即便上千人还是达不到它规定的数额。
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用的物品数量是有一定数量的,从比例上来说必需品:需要品:投资品=4:2:1。
必需品是日常必需会用到的,你吃饭的碗,喝水的杯子,使用的手机和WiFi路由器这些衣食住行会用到,它们的标签就是日常必需品。
满足了这个标签信息后,其他标签信息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必需品的数量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柴米油盐这类的有一定的保质期,要保证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锅碗瓢盆等等保质期长,日常够用就好。
需要品有收纳用的箱子,特殊场合穿的礼服,好看的瓶瓶罐罐等等。
请你看一下你拥有的物品,很多物品没有拆封过,没有被使用过,以及被遗忘遗漏的,说明需要的部分过量了。
这些物品经过长时间还被留存的原因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赋予了很多的标签。如果它们连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被发挥出来,无异于是空中楼阁,被留下来也只是昙花一现。
对这部分物品,我们要重新思考它的来历,审视这些物品是不是现在的自己需要的,合适自己或者是让自己愉快的。
如果是有两个或以上都不是,即便有再多的标签,你对这物品的执念再深,留下来还是不会被使用的,还不如趁早放手,还自己一个干净整洁的大空间。
再买相似类型的需要品回来前,先问问自己,买回这个真的可以让自己高兴很长时间吗?还是只是一时的?如果是一时的,就说明这类型物品在你这里的边际效用是降低的,那就不需要购买了。还是喜欢的话,多看看,多接触接触,也就够了。
因为赋予它再多的标签,也改变不了你真的不会使用上它的局面。
投资品,就像股票市场里的股票,拥有的涨了高兴,跌了卖出去一样,多多关注它们价值的涨跌。
总结,对物品的便签,不是越多越好,有一两个核心标签即可,再结合三品和边际效用,选出对自己真的有用的留下,无用的选择断舍离。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