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大学生躺“棺材”体验死亡:我们都差一门课,它叫生死学

大学生躺“棺材”体验死亡:我们都差一门课,它叫生死学

作者: 不冷星球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23:02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举办的“生命体验”活动上了热搜。

    体验者躺进棺材,近距离感受死亡。

    这场关于生命的体验,让很多人对生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会更加珍惜生命。

    这类感悟生命的活动,并不是第一次开展。

    此前,荷兰一所大学就开设了死亡课程。

    躺在棺材里,寂静、黑暗让人心生畏惧,“死亡体验”让更多人对生命怀有了敬畏之心,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重新的认知。

    关于死亡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

    有人说死亡是解脱,有人说死亡是不幸,也有人说,死亡本身毫无意义。

    穿插在人生旅程的生死,导向着我们发现生命的意义。

    别在不该身向死亡的年纪,跑去插队。

    01

    死亡教育,不能错过的人生必修课

    在日本,有学校专门开设“死亡教育”课程。

    老师给学生们鸡蛋,让他们着重体验孵化这个诞生生命的过程,他们精心饲养小鸡,最后吃掉。

    学校花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学生们记录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过程,从而弄清生死的关系,进而探索生命的意义,达到敬畏生命的目的。

    耶鲁大学有一门关于死亡的公开课,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总点击量高达数亿次。

    它面向所有人发出了灵魂拷问: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吗?我们相信自己会死吗?我们终将死掉的事实,将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之所以越来越多地进行“死亡教育”,是因为只有它,才能破除人的低迷,让人踏上自我认识的思想之旅。

    曼利厄斯说:

    “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它是用一生换来的。”

    是啊,我们无法决定生死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广度。

    唯有享受人生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暗才能衬托出生命的光彩。

    02

    珍惜“生”,是人活一生的底气

    同样只有一生,为什么有的人创造了无限价值,有的人却终身迷茫,无所事事,了无成就?

    因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不同。

    珍惜“生”的人,为自身价值而活,无所谓“生”的人,为活着而活着。

    生活确实很难,不经意间就触及到了死亡的边缘。站在活着与死去的界限之间,要理性地越过心中的鸿沟,勇敢向前走。

    有人说,倘若某一刻你活得很累,觉得生命很没劲,那就去医院走走吧。

    那里,是最接近生命解脱的地方,也是让人涅槃重生的炼狱。

    特别在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你透过病房,能看到很多颗曾经涌动的心,在临近人生终点时,都静静破碎。

    红色醒目的“手术中”背后,躺在奢华床上的人,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素不相识的人的手里。

    有这样一个故事,患病的富豪哭着求医生说:

    “我把我的钱都给你,求你把我的命留下。”

    医生无奈地说:

    “我很想要你的钱,但我没办法。”

    富豪得到了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物质,金砖在手,却换不来自己最缺失的东西。

    生命看的到尽头时才去珍惜,老天会一如既往地再给机会吗?

    亲爱的,你可能不知道:

    当你无法控制地被消极情绪一点点吞噬时,你就不算是珍惜“生”的机会了;

    当你被暂时的困难堵住去路一蹶不振时,你就辜负了生命对你的期望;

    当你每有一次轻生的想法时,你就慢慢远离了老天给你的厚待。

    我相信,每一个不珍惜生命的人,在楼上跳下之后,在到达地面之前,内心都是恐惧与后悔的。

    可是,一切想要回到原点,都成为了不可能。

    那些珍惜唯一“生”的机会的人,世界才会赠予他更多东西,诸如挑战,你赢了,回头看,来路都是平坦。

    03

    不畏“死”,彰显生命真正自由

    在中国,传统文化对“死”字很忌讳,从来闭口不谈。

    每天都有很多生死离别,人们彼此之间面对面谈论生命的意义、死亡这些沉重话题的机会却屈指可数。

    国外很多人对死亡的态度恰恰相反。

    看过电影《遗愿清单》吗,两个拿奖拿到手软的演员,凭借自己专业的表演,让不少人看完后泣不成声。

    故事讲了两个患癌症的老头,在生命所剩时日不多时,放弃了在医院挂药,而是一起列下遗愿清单,并一样样去完成的故事。

    他们环游世界,跳伞、飙车、爬山、亲吻最美的女孩、笑到流泪……

    即使导管不小心掉出,胸口淌血也无法阻止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他们以一颗平静乐观的心生活,最后,坦然接受死亡,安详离开。

    我记得大二见习时的导师曾说,她给自己下了“生前遗嘱”,听起来很荒唐对吧,好好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预计死亡。

    老师3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作为独生女的她和爸爸相依为命。成年后,她的两个好友都因车祸去世。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害怕坐车,害怕上高速,难以从伤痛里走出。

    周围的人无时无刻的关心,终于让她渐渐走出阴霾。

    在医院上班十多年,她见多了生死,也因此坚定了人活着的勇气,放下了对死亡的恐惧。

    她给我们进行的死亡教育,氛围是那样活泼轻快,毫不压抑。

    电影中的主角也好,现实生活里的老师也罢,他们都是无畏死亡的勇士。

    曾经有这么个调查:有一千个人被问及,若有可能事先获悉,想不想知道自己确切的死亡时间,96%的人选择了不想,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属于剩下的4%。

    倘若能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还有多少,或许能成为一种解脱。事实证明,在死亡面前,我们难以成为那4%。

    死亡面前,我们基本上是没有选择的。

    所以,你只管开开心心地活,满心欢喜地玩耍,安安稳稳地睡觉,快乐地喝酒,凡要做的事,尽力而为。

    毕竟,比起死亡,更可怕的是害怕死亡。

    04

    热爱生命,绽放自由

    萧伯纳说: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把日子活得有模有样,热爱一切生命中出现的不经意,这只火炬才能经久不息。

    就像我们熟知的,用一切热情回馈生命的海伦凯勒,以及找寻生命真谛的旅播房琪。

    她们,于千千万万人中,找到了心里朝圣的地方。

    亲爱的朋友,我明白所有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活在这世间,就会累,就会力不从心,就会有无力回天的时候。

    但那都是过眼云烟,它是我们找寻生命真谛的催化剂,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有宝贵的生命之树长青。

    无论你现在正处于事业瓶颈期,还是四处漂泊无所依靠,或是被疾病缠身,你都要告诉自己:

    “我还可以再走一步!”

    你向前一步,生命的路就宽一点,迷烟就消散一些。

    生而为人,我们打下了生命的前括号,即使不曾有什么内容,也得记得完整地打下后括号。

    做到这,你才算留下了和生命博弈的痕迹。

    你爱生命如初,它怎会对你薄情?

    记得罗曼罗兰说过的那句话吗;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对生命友好,头顶上自然就有闪耀的星辉。

    回头看,那些岁月都疾驰而过,你已靠自己的力量,打开了前途,活成了理想中的模样。

    若你只看到现实中的蝇营狗苟,那你还得再咬牙冲一阵。因为,星辰大海还等着你发现。

    生死是一门学问,把生命看重些,有足够的胆识,某一天死亡临近,才有面不改色的底气。

    作者:谨舒,对文字,对生活敏感的人。一个“做细心的人,写走心的文字”的大学生。

    图片:网络

    欢迎关注公众号:不冷星球

    关注后,在后台:

    回复【电子书】,可获取250本豆瓣高分电子书以及世界名著大全(上千本精品电子书)下载链接。

    回复【学习】,可获取新媒体、公众号运营最全自学教程(上百篇干货文章汇总)链接。

    回复【投稿】,可获取不冷星球最新征稿函(长期征稿,欢迎投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生躺“棺材”体验死亡:我们都差一门课,它叫生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nm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