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记(三)

作者: 明月清疯 | 来源:发表于2021-10-27 17:09 被阅读0次

    明月清疯

    十月三日,一大早打开窗帘,一束暖暖的阳光瞬间照了进来,好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赤峰的正南方三百多公里就是渤海湾,但因为诸多山脉的阻隔,这里的天气受蒙古干旱气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日照多,雨水少,是这里的主要天气特色。今年的京津冀的雨水尤其的多,多到让人怀疑南北天气大挪移的状态。因此,见到如此的艳阳高照,让人由里到外的通透。

    早饭后,我们驱车北行,参观游览此行的主要目的地__红山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在赤峰市北的红山脚下。此“红山”确实名副其实,艳红色的山体,耀人眼目,明显不同于周边的山脉,海拔不高,山体也不大,可就是因了这鲜艳的颜色,所以尤其引人关注。据说,此山体结构主要是含有钾长石的花岗岩,而钾长石的颜色是肉红色的,红山因此得名,“红山文化”也因它得名。而博物馆就坐落在它的脚下。

    红山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2019年才正式开放,外形大气、别致,里面陈列和各种板块的安排,生动详实,一目了然。我们各租了个讲解机,随着游人边看边听,边交流,慢慢的,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走近了几千年前祖先们生活的世界。

    博物馆里展示的,是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诸多文明。有敬天法祖的信仰文化;陶器、玉器文化;动物崇拜、女神崇拜;母系氏族文化等等。

    随着游览的深入,几乎每一个参观者都时时地发出感慨:“真没想到,那么久远的历史中,我们的民族居然已经有了这么让人自豪的文明!尤其是当那只晶莹剔透的“玉雕龙”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更是唏嘘万分,如此精美、如此摄人心魄,真不知用什么词语能形容出眼前的震感,没有人不被我们的祖先的精湛设计和工艺而折服。

    绕着这个三百六十度的翠绿色投影转了好几圈,近了、远了的端详了许久。这就是被成为“中华第一龙”的玉雕龙,形似圆圈,猪头、蛇身、背有鬃毛飘起,脊背处有孔,1971年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三星他拉村。关于他的发现,有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记得当年就是被这个故事所吸引,才完完整整的看了那个红山文化的纪录片,从此便有了亲临现场一观的野心。百度里那个故事讲的很详细,在此也就不啰嗦了。博物馆里陈列的都是赝品,珍品一直在国家博物馆珍藏!这只非同凡响的第一龙,被很多著名杂志所引用,只要留心,都会随时看到它的身影。

    玉猪龙

    如果,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红山文化,那眼前的这个玉猪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东西之一了,这件六千多年前的“龙”的身上,承载了华夏民族的许多的源头文化信息。我们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堪称龙文化,而我们都是龙的子孙。这样的厚重博大的文化,演绎出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自信与骄傲的根本!

    最重要的是,红山文化的成功发掘,将世界上认为的,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玉猪龙”,今日终于见到了它的本来面目,也算了一个多年的心愿。当所有的想象化为鲜活的时候,那种如愿的满足感真的令人醺醺然呢。

    “红山文化”得名于1933年左右,由著名的考古学家梁思永、尹达命名。在那之前的1900年就曾经有西方人来次发掘考察。后来因为连年战乱,始终没有得到重视和挖掘。直到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了正式的,有规模的挖掘考古,一直到今天依然还在继续之中。

    博物馆参观完毕,我们一家三口特意跑到博物馆后面的红山脚下留影拍照,大有“到此一游”的印证感觉。哈哈

    本来还计划去省博物馆看看,但因为疫情的原因,博物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因此没能成行。

    载着满满的收获回到酒店,品尝了一顿草原特色的饮食__对夹(有点类似西北的肉夹馍),后退房继续向北开拔,去往出土“玉猪龙”的翁牛特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去感受那里的沙漠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庆出游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ou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