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6610/c11d32e5f871dd29.jpg)
在张幼仪去世八年后的1996年,她的侄女张邦梅为她撰写的英文版传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出版。书中,她这个从婚姻中突围并升华的女子坦陈:“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写诗的人大多都不靠谱,在以无数人的感情当作铺垫一路练手,慢慢的写出令人向往的诗词。
早知诗人的爱情不靠谱,当年张公权还会给徐申如写信,提议把自己的二妹张幼仪许配给他的儿子徐志摩吗?古往今来,婚姻状况差得过张幼仪的女子恐怕也没几个。
梁秋实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虐,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但是,随和潇洒、浪漫多情的诗人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却是如此冷漠残酷。
他们结婚后四年之间,相处的时间加在一起大概只有四个月而已,都是在他的假期。在空旷的院子里,他坐在椅子上读书,时而自言自语,时而颔首微笑,她在他旁边默默的缝补东西,心里期待和他说上一句话。可是,他宁愿招呼仆人,也不愿和它说半个字。
那时的她年轻、胆怯,于是,只能沉默地咽下绝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6610/180e24344db60d43.jpg)
她到法国马赛看他,他穿着黑大衣,围着白色丝巾,虽然她从来没有见过他穿西装的样子,还是一眼从人堆里认出了他。因为,他是所有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她的心凉了一截。
在国外,它总对她说“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她因晕眩而呕吐,他嫌弃不已:“你真是个乡下土包子”;在他冷酷的要求离婚时,完全不顾她已经怀孕,她说:“有人因打胎死掉。”他答:“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当她在德国生下二儿子时,身边没有一个人照顾,他却为了离婚追到她那里,还写下那句著名的“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
离婚时她提出,征得父母意见之后再离婚,他急了,大声的说:“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直到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丈夫真正爱的人是谁。
最终,她成全了他。
在离婚后,他欢天喜地道了谢,从没见他这么开心过,而他也丝毫没有想过刚产子的她该如何独自生活和抚养孩子。
他是民国史上“文明离婚”第一人。在这段残酷的婚姻中,实在是看不到那个写出“你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的诗人式的浪漫与多情。
看着他避之不及的逃离,都会以为她是多么不堪的女子,可是,恰恰相反,在这段婚姻中,他才是高攀的那一个。
她家世显赫,兄弟姐妹十二人,个个才华横溢,二哥和四哥都是在政界和经济领域出众的人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6610/a05a15f43215c9f0.jpg)
而他,不过是硖石首富徐申如的儿子,想拜梁启超为师都得通过显贵的大舅子牵线搭桥。可惜,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让他爱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丁点儿。
只是,不爱一个人是一回事,肆意伤害一个人却是另外一回事。
他对别人是谦谦君子,唯独对她,那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让人心碎。而她,当年被丈夫嘲笑为“小脚与西服”的女子,离婚后却不甘平庸,经历了二儿子夭折之痛,她独自带着大儿子在德国一教育学院读书。
当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再次提到这位“前妻”时,却赞叹: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站的稳,思想确有通道。”
得到那个曾经无比嫌弃自己的男人真心的褒奖,是件多么难的事。后来的她进军金融行业,屡创佳绩,还创立了服装公司,那时的很多名媛都在她那里定做衣服。
1953年,一位名叫苏纪之的香港医生向她求婚,在征得儿子的同意之后,她迎来了享受幸福的春天。
一直到徐志摩去世,她都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家人。和那些他爱的女子不同,它或许不够有趣额,但也诚恳务实;她或许不够灵动,却也值得信赖;她或许不够美丽,却也足以打动人心。
经营婚姻是神奇一件的事情,温柔被经年过滤便成了琐碎,美丽成了肤浅,才华成了卖弄,浪漫成了浮华。而糟糕的婚姻也不可怕,经过了最钻心的痛与磨练,怕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最怕的是永远面对的是过去,背朝的是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