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樊姬告别了外公外婆回到了母亲身边。)
樊姬家和学校相隔一条山涧,是两座不高的山,相对着,也是两个不同姓的村庄。
樊姬每天天没亮,在山这边就能听到山那边学校传来的上课预备钟声。
那钟声不是现在的电铃声而是一口大铁钟,每天值班老师早早就敲响大铁钟,钟声在山涧回荡。
每天,村里的其他孩子都要从樊姬家屋后的山路经过,这成一道风景。
特别是冬天的早晨,手电筒的光从山顶到山脚再跨过小溪和田埂。
冬天上学可就有点不好过了,简陋的教室可是不保暖的,每个孩子都是自带烤火盆上学的,烤火盆是家里的破旧锅盆自制而成。
就因为这小烤火盆,樊姬的弟弟在3岁时被伤了一边小腿。
在樊姬8岁那年,当兵哥哥转业回家了。那年过年好热闹,哥哥的同学都来家里作客。
哥哥亲自做了饺子,白沙糖加炒香的花生做馅儿,还是油炸的。对小樊姬而言,那真的是稀罕的美食。
哥哥当兵的时间比别人长,曾在部队里参加军事院校培训班,准备考军校。
后来听说因为预考时高烧不退,失去了考试机会才退伍。
哥哥退伍后,并没有马上获得转业机会。回家后,他又回到镇上的高三参加了补习班准备复考。
一年后,不知何故,哥哥又离开了学校,去了父亲所在工厂新开发的农场,成了农场第一批开拓农场的工人。
在农场,哥哥当了一名老师。负责教来到这里安家的工人家属的孩子们读书。
就这样,哥哥在农场一呆就两年。哥哥在这里认识了嫂子并成了家。
退伍三年后,哥哥等来了部队转业的文件,于是回到了县城进了新成立的一家新兴行业——保险公司。
正因为哥哥的转业,樊姬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哥哥办理好入职,首先是回到乡下接10岁的樊姬和6岁的弟弟进城里上学。
(待续,下一章:进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