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唯有书香解孤独

唯有书香解孤独

作者: 观观之洲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17:13 被阅读16次
    图片来自网络

    01

    在以前的文章《诗词大会与武亦姝,有没有勾起你回忆里的美好与孤独》这一篇中,曾大致讲过:

    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连电视节目都十分有限,“阅读”便成了我排解孤独、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小时候比现在勤奋,还摘抄了好几大本)。

    因为连书籍(种类和数量)都很有限,所以“寻找一本没看过的书”就成了当时最大的难题。

    最缺书的那些年,连比我年长的小伙伴家的语文书都没有放过;还有自家的台历,上面有一些生活小常识、小笑话、谜语、对联、24节气介绍等,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不管找到的是《故事会》、《读者》、《红楼梦》,还是《苔丝》、《漂亮朋友》、《简爱》、《茶花女》、《羊脂球》、《红字》、《巴黎圣母院》,或者是连环画、漫画、言情、武侠以及各种报纸——但凡是没看过的,都如获至宝。

    也曾用自己积攒起来的极为有限的零花钱买过一些书,比如《散文诗》、《歌德短篇小说集》、《红与黑》等。

    那时候,只要看到“有字的”东西,就能让我两眼放光。至于“选书”,太奢侈,当时是没有机会谈及的。

    因此,在青少年时代,阅读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会“选书”——遇到什么看什么;更谈不上“阅读方法”——大部分是借来的,到手了就赶紧看,因为随时可能被要回去。

    记得有一回,借到一本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看得如痴如醉,生物课开始了都舍不得放下,结果被老师发现了,书也被没收,现在还记得当时吓呆了,心情无比复杂——既怕老师课后找我算账,又很可惜那本还没看完的书,也不知道该如何向借书人交待。

    好在后来老师把书还给我了,也没有找我“算账”,心里一直很感激这位平时看上去特别严肃的老师。

    那时候是真的爱书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泡在新华书店一整天,那么多没有看过的书,如饥似渴地看了一本又一本,午饭都顾不上吃。

    直到傍晚,不得不回家了,走出书店的门,才感觉到又饿又累——站太久,腿麻,脖子酸,但心里美滋滋的,有种难以言说的满足与快乐。

    在没有书籍和网络的年代,最是书香解孤独,反倒看过不少书,包括世界名著。

    上大学后,也曾迷恋过图书馆,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当代通俗小说;毕业工作后,网络发达了,书籍更是变得唾手可得,时间却变得越来越少了,总有忙不完的各种事情,渐渐地书就看得少了。

    重新开始更频繁地看书,是在读MBA之前,有一段时间闲暇时间增加,又开始到处找书看。但这个时候,目的性变强了,经常是对什么有疑问,就去找与之相关的书。读MBA期间,看得最多的是管理类书籍。

    从巴黎交换学习回来后,又有过一阵“只为乐趣”而读书,包括小时候看过而又记忆深刻的一些书,又找来重新看了一遍。

    最近看得比较多的,就是心理咨询类、育儿类,以及写作班小伙伴们推荐的一些书。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还算爱看书的人,我这么些年来的所谓“阅读”,一直都是比较自由、随性的,没有什么章法可循。


    02

    直到最近看了郝明义先生的《越读者》,才真正意识到,读书本身也是门学问。所以接下来的篇幅,都是安利这本书。

    曾遇到不少朋友让我推荐几本书,我也的确推荐过一些自己看完觉得还不错的书。但渐渐发现,读书是件特别“个性化”的事情,其实很难恰到好处的“推荐”。

    每个人看过的书、知识结构都不一样,关注和在意的东西也各不相同。就连我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喜欢看的书也全然不同。

    正如郝明义先生在《越读者》中所说:

    我很同意林语堂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

    因此,《越读者》这本书,也并非适合每一个人。如果你也对看书有兴趣,恰好想知道一些与阅读(方法等)相关的东西,那么这本书十分值得一看。

    大致说一下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比较精彩的几个地方。

    ***郝明义先生在《越读者》里将读书比做饮食

    1.主食,如白饭、炒面、水饺、馒头等,此类为“生存需求的阅读”,是为了寻求职业、工作、生活、心理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

    2.美食,如鱼虾、牛排、大闸蟹等,此类为“思想需求的阅读”,是为了思考问题的根本方向、本质等的间接解决之道

    3.蔬果,蔬菜、水果,此类为“工具需求的阅读”,是为了查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典故及出处;

    4.甜食,蛋糕、冰激凌、糖果、零食等,此类为“休闲需求的阅读”,不为寻求直接解决之道或思想结晶,也不为参考查证,只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将阅读比作饮食,颇为恰当。对人类而言,阅读的重要性,与饮食一样。

    只是,我似乎发现自己太偏食了,这些年来,“零食”吃得太多,其他三类有待增加。有些曾以为是“美食”的书籍,其实并不能称之为“美食”。

    ***郝明义先生在《越读者》里提到以下几种读书的方法

    1.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2.诸葛亮的观其大略

    3.朱熹的熟读精思

    4.苏东坡的“八面受敌”

    其实前面三种说法,我们经常听到,与之对应,培根也曾说过:“阅读的方式不一,有些书必须浅尝则止,有些书必须囫囵吞枣,少数的书必须细嚼再三,彻底消化”。

    我们也曾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书、不同的目的等,或多或少采用过这三种方法。

    而对于郝明义先生提到的第四种“八面受敌”却是第一次听到,以前也没有留意过,并且看上去的确是一门功夫的“上层境界”的样子,因此这部分反复看了好几遍。

    由于篇幅有限,也为了避免剧透太多,这部分就留给有兴趣的朋友们自己去书中探寻吧。

    此外,书中还提到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于阅读方法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对此感兴趣的,也可以将艾德勒的这本书找来看看。

    ***郝明义先生根据柏拉图的启示,将阅读画为七道阶梯

    第一道,你关心、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更美好;

    第二道,你开始关心、思考如何让自己与所爱的人,共同更美好;

    第三道,你开始学习欣赏一切抽象的美好;

    第四道,你开始欣赏学习社会制度之美好;

    第五道,你开始学习欣赏与自己相异之行为的美好;

    第六道,你开始学习体会多元知识激荡之美好;

    第七道,你学习体会宇宙的智慧之美。

    看到这里,发现《人民的名义》里喜欢“看星星”的(懒政之王)孙连城再一次躺枪。

    对于郝明义先生的这七道阶梯,或许也有人和我一样,不是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总体而言,还是很值得借鉴。

    这本书里还有不少精彩之处,不能尽述;又或者,你能从中发现更多我尚未注意到的宝藏也不可知。


    03

    读书固然可以跟我之前所想的一样,只为解孤独、找乐趣,但是多了解一点阅读有关的理论、方法与工具等,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这本书为什么要取名“越”读者,而不是“阅”读者,自有作者的意图,对于此中深意,每个人的领会又各自不同。

    由于急着出门,看来也没有时间洋洋洒洒聊太多了,简短地说几句个人体会吧。

    “越”既有郝明义先生的几大感悟,也有他用到的一些方法,更寄托了他的一些美好期望。

    阅读,本身可以跨越现实与理想,跨越环境与现实,也可以跨越时空;

    阅读,既需要跨越四种阅读方法,跨越不同的内容和领域,也需要跨越不同的阶梯......

    最后,希望你也能从这本书里有所收获,找到一些让你为之“眼前一亮”的珍珠。

    如此,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郝明义先生会在卷首这样写道:

    “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即使爱情,也没法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越界之举,可以如此新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唯有书香解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thtxtx.html